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文史新论:中日交往的历
中日血战吴淞:国军六个
记忆1984:中日青年天安
两千年来:中日两国关系
抗战时期的中日假币战 
邓小平“一秒钟”讲话促
东京审判60周年 中日学
早期防弹衣:二战中日本
侵华日军镜头里的中日空
略论民俗信仰与义和团运
最新热门    
 
略论中日前近代民间学问观的差异

时间:2007-3-10 9:03:16  来源:不详
书中对学问的价值均有阐述。他们两人的共同点,就是都立足于民众的生活实际和切身需要来阐述学问的价值,正因为如此,由于两国民众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他们对学问价值的认识也大不相同。

首先来看贝原益轩所代表的日本人对学问价值的看法。益轩提出学问的基本价值则是“有用”。他说:“学问有有用之学,有无用之学。……所谓有用之学,即是对己对人有益而言”[12](P71)。他具体地解释“有用之学”的“用”,又首先强调切于民生日用的所谓“民用之资”、“民用之助”的实用性学问。他说:

和汉之人所著古今之书甚多。……不为民用之资,则可谓无用之书。若有益民用之助,如《居必用》、《农政全书》、《济(齐)民要》之类,可谓有用之书。至于今时吾辈拙于才学者之所作,教人腌菜米糠、大酱之法等书,亦为民用之助、有益之书也。至若专以阿谀雷同宋儒,无所发明,唯事模仿,高谈道德性命,则可谓无用之学。”[④]

崇尚实用,以实用为知识学问的最高价值,这就是贝原益轩所阐述的日本人的学问价值观。正是在这种价值观的观照下,他才会指出“教人腌菜米糠、大酱之法”的书,比模仿“宋儒”“高谈道德性命”的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有用,因而也更有价值。

再来看石成金所代表的中国人对学问价值的看法。石成金在书中指出,最重要的学问是儒学经典、圣贤义理,其根本价值即是教人立身处世的人伦之道。他认为,生而为人,无论是否有志于科举,是为官还是为民,都应通过读书而明礼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