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文史新论:中日交往的历
中日血战吴淞:国军六个
记忆1984:中日青年天安
两千年来:中日两国关系
抗战时期的中日假币战 
邓小平“一秒钟”讲话促
东京审判60周年 中日学
早期防弹衣:二战中日本
侵华日军镜头里的中日空
略论民俗信仰与义和团运
最新热门    
 
略论中日前近代民间学问观的差异

时间:2007-3-10 9:03:16  来源:不详
第三等,“若韵府、韵端、字汇、经济(指经世济民之实学——引者注)、医药、技艺等书,看完存之,以备稽考。”

第四等,“下而至于俚俗杂书,*艳词,其中不独并无学问,而且伤风败俗,摇惑人心。凡遇此等书,见之即付水火,不必入目。”[7](P429)

由上可见,石成金所指的学问内容,是以儒经典《四书》为核心,次及史鉴典,然后是字韵和实学技艺,这样由主及次、由重到轻、层层外推的一元多层的学问统。其中《四书》是科举考试首重的“时文”一科内容,史鉴典是“策论”一科所需的知识储备,字韵是“诗赋”一科的必备技能,至于实学技艺,虽然可能在实际生活中有用,但却不列于科举,因此被排于次要,视为“末技”。可见,这种学问等级划分的标即是围绕科举考试的需要,也就是说,科举是读书为学的主要目的,因此科举的内容也就形成社会公认的学问标,被视为判断学问有没有用处、或用处大小的基本则。正是基于这种学问则,形成上述石成金对学问类别等级的划分,这也代表当时民间的普遍看法。

将石成金与贝原益轩对于学问的内容和分类加以比较,可以看到两者的不同,即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