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文史新论:中日交往的历
中日血战吴淞:国军六个
记忆1984:中日青年天安
两千年来:中日两国关系
抗战时期的中日假币战 
邓小平“一秒钟”讲话促
东京审判60周年 中日学
早期防弹衣:二战中日本
侵华日军镜头里的中日空
略论民俗信仰与义和团运
最新热门    
 
略论中日前近代民间学问观的差异

时间:2007-3-10 9:03:16  来源:不详
的《传宝》,即是这方的集成之作,于乾隆初年刊刻行世。书中收集大量流行于民间的贤人隽语,谚语歌谣,也有石成金自己八十多年人生经验的智慧总结。

贝原益轩(1630〖宽永十七〗年-1714〖正德四〗年),是日本江户时代前期的一位儒者、本草学者,出生于福冈藩士之,也是自少读书,青年时曾过七年浪人生活,后为藩儒。他晚年撰写《初学训》、《大和俗训》、《和俗童子训》、《文武训》、《道训》、《训》等一列大众教化书,刊行后广为流传,后在明治初年被汇编为《益轩十训》。

石成金和贝原益轩都处于本国封建统治的太平盛世,也是西学已开始东来之时。他们都曾长期生活于民间,对于民间生活有切身的体认,他们的这两部书,即都是以普通民众为对象,语言通俗直白,内容切近于民间生活日用,而且都把教育、为学、习得知识学问列为民间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关于学问的内容、价值、功用等看法,代表当时社会通行的一般学问观,可以用来作为两国民间学问观的模本进行比较。下就将《传宝》和《益轩十训》中所反映的中日两国民间学问观作一分析比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