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没有相关中国历史
最新热门    
 
愤悱·讲画·变力——对外反应与中国近代化

时间:2007-3-10 10:32:46  来源:不详
用”比喻为“牛体马用”,严复又将之发挥为“无异取骥之四蹄,以附牛之项领,从而责千里马固不可得,而田垄之功又以废也。”(严复:《论教育书》,《外交报》第11期。)这都是把器物、制度、心性视为具有内在联系的一个整体,主张比较全面的革新讲画。

  当然,从讲画的实践来说,又确实是从器物层次开始的;因为反侵略战争既然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发端,那么中国近代化以国防现代化迈开第一步也就是顺理成章。洋务运动初步的重点是军事工业,而且在历史上曾被称之为自强新政。据美国学者杭廷顿考察,这乃是许多落后的传统君主国的共同特点,而国防近代化必然要导致鼓励经济发展与工业化,扩大交通运输能力,提高教育质量,改革陈旧风习,促进公共卫生等等。器物文明的革新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它不可能脱离制度、心性文明的相应配套革新;在任何国家,单纯追求器物文明的革新是不可能成功的。

  洋务运动虽然不是历史上固有的名词,但它确实是一种社会运动,尽管在广度上与深度上都很有限制。军事工业的建立首先带动了原料(铁)与能源(煤)工业的兴起,继而又带动了交通运输、邮传电讯以及其它工商企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需要掌握科技知识以及管理现代企业的人才,这又必然要促使教育以及整个文化事业的变革与发展。所以,至少在上海等通商口岸,风气已经率先逐步开化。1880年傅兰雅曾说及他的在华观感:“今在十八省中所有新法新事已见流通,且显沛然莫御之势。要之,西国所有有益中国之学,中国必欲得之,盖华人已有饮泉思渴之心焉。”并且指出:中国人“明知学术一道,不在一国一邦,故虽视西人为夷狄之邦,亦乐学其有益于中国之事;惟必依中国之法以学,否则弃而不取。”(傅兰雅:《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傅兰雅对西学东渐之势估计未免过高,但“必依中国之法以学”的说法则大体符合洋务新政决策层的心态,实际上就是以“中体西用”为前提,“否则弃而不取”。甲午战前的洋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