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晚清学子赶考凑路费 沿
出版家邵洵美
《青春之歌》的出版波折
为何晚清反教豪强率400
《雷锋日记》的出版发行
郑州挖出侵华日军弹药库
被欧洲上流社会追捧的晚
晚清第一次官商合作的失
《张艺谋传》出版 公开
晚清出国人员怎样剃头?
最新热门    
 
晚清出版业的近代化历程

时间:2007-3-10 10:32:51  来源:不详
了西方先进的印刷出版技术。凸版印刷术、平版印刷术、凹版印刷术,以及铅活字排版法及影印、彩印等等技术的引进,新型印刷设备的使用,对时人是一种难以言表的震撼。1856年,郭嵩焘在日记中详述其在英商墨海书馆中目睹的印刷情形,且慨叹“西人举动,务为巧妙如此”[5](p.53)。孙次公更是以诗表达其惊羡之情,“车翻墨海转轮圆,百种奇编宇内传。忙杀老牛浑未解,不耕禾陇种书田[6](p.197)。这些新技术的采用,对中国传统出版行业转向近代影响极大。

    19世纪60年代以前,译介西方书籍,采用较先进技术的出版业只有传教士的出版机构。60年代之后,战争的连连失利使中国人开始关注西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兴起。洋务派在各地陆续设立新式学堂并附设翻译机构,在中央有京师同文馆,上海有江南制造总局,以及上海同文馆、广州同文馆、北洋制造局、福州船政学堂、自强学堂等等。这些学堂的设置,标志着中国近代化事业的真正启动,在出版史上,也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些翻译机构由传教士占主体。京师同文馆先后有54名外国人担任教习,而聘请的中国学者才32名;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中,也有不少外国学者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受西方传教士的影响,这些机构也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出版技术与设备。京师同文馆有印刷机7部,活字4套,基本实现了印刷技术的近代化;而江南制造总局,虽为节省起见仍用中国传统木板印刷,局内也备有一副铅字及印书架。出版内容主要是西人著述,但译书的目的已有着更为直接的现实意义,那就是——有裨实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