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珍贵旧照再现甲午悲歌[
甲午战争:中国也输在外
甲午战争时竟然有中国民
甲午一战使日本鄙视中国
钩沉:方伯谦甲午海战临
日本 董狐 笔下的甲午战
甲午前中国外债抵押问题
甲午战争以前清政府的铁
甲午战后台湾内渡官绅与
唐景崧与甲午战争
最新热门    
 
甲午黄海战役的结局及其在近代海战史上的意义

时间:2007-3-10 10:34:23  来源:不详
,则成功的可能性不大。”(T.N.杜普伊,《武器和战争的演变》,军事科学出版社,1685年。)后来日本人外山三郎的《日本海军史》把这一阵形和发挥速射威力作为取胜的一个原因。“日军致胜的原因,在于采取了能自由机动的纵队队形,充分发挥了速射炮的威力。这表明日军的战术优于丁汝昌采取的,当时受到世界重视的,靠楔形队形实施冲击的战术。”“只有采取纵队队形日本海军才能充分进行战斗机动。”(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出版社,页19—20。)

楔形冲击战术是一种传统战术。1866年普奥战争,奥地利就是采取此一战术,取得了著名的利沙战役的胜利。这是楔形战术成功的一个例子。

北洋丁汝昌正是沿袭这一传统战术,他想用两艘最大战舰的重炮制服日本,企图用战舰的冲角撞击日舰舷侧。那么为什么到十九世纪末,这一战术不能凑效呢?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其重要因素,则是火炮和装甲“比赛”有了新的变化,即速射炮对舰船装甲的威胁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舷炮密集火力威力也越来越大。大约在1881年以后,由于马丁炉炼钢法出现及不断完善,钢的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产量也大为增加。正如T·N·杜普伊所指出的:“威力最强的海军炮有铸钢、锻钢套筒或铸钢环箍加强炮管。钢铁冶炼技术的改进,增加了大炮的强度。慢燃火药,推力大,对膛壁压力小,可以减少对火炮强度的要求,于是就有可能制造细长的、前所未有的大威力火炮了。”(T.N.杜普伊,《武器和战争的演变》,军事科学出版社,1685年。)同时“18世纪80年代,出现了无烟火药,因此连发射时视界仍然清楚。发明了制造短后坐炮架的技术,才有可能进行快速射击。”(T.N.杜普伊,《武器和战争的演变》,军事科学出版社,1685年。)甲午海战中,日本正因为使用鱼贯式队形而使密集炮火射击的能力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海军炮射程增大,使冲击战术很难发挥实际作用。日本一方面是速射炮,另方面是舰船快速机动,使其采用一字形越过中国舰队而达到歼灭中国弱舰的目的。甲午海战,正是装甲和火炮发生了重要变化及其相互竞赛在海战中的反映。

火器,特别是大炮的进步,使近代海战的战术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同时也对装甲舰提出了挑战。装甲舰是否是海战中的主力舰?装甲舰能否经受速射炮的射击?这些问题,都从甲午海战中得到答案。在海战第二阶段中,只剩下定远、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