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2000年前中国人洁齿法:
最新热门    
 
中国首次对西方外交冲击的制度反应

时间:2007-3-10 10:35:00  来源:不详
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朝贡体制的意蕴。其三,把处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外交大臣设置成“通商大臣”,清廷仍然把对西方的关系当作一种互市关系,这又是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办理对西方外交仅仅牵涉到通商关系这一传统的延续。 

通过对五口通商大臣体制所具有的上述几个特征进行的分析表明,这一体制新旧混杂,中央和地方因素皆有,既不是专设的职官,也没有专门的衙门,其过渡性质非常明显。在这一体制的建立和最终成型的决策过程中,清朝最高统治当局基本上是被事态的发展推着向前走的,其中既没有对西外交机制设置的通盘构想,更没有大规模的外交体制上的主动创新。这一体制的创设基本是在传统的“朝贡思维”下进行的。如果按照新旧比例的多寡来判断,旧因素明显占有了绝大比例。五口通商大臣体制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但总体上仍然是中国传统外交体制的继续。 

 

三、对“五口通商大臣”体制在绩效方面的评价 

清朝负责对西方外交的五口通商大臣体制所具有的上述性质,使清朝这一时期的外交体制没有引起过多的制度性断裂,中国传统外交机制的大部分成果得以保持了下来。但这种体制设置的过渡和过多的传统特征显然难以应付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的外交形势。这种体制不仅恶化了清政府1840年以来的国际形势,也加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到来。如果从这一体制实施的结果而言,它产生了如下的负面效应: 

首先,清政府五口通商大臣体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不相统一,导致五口通商口岸的外交政策的统一性受到严重损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