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晚清学子赶考凑路费 沿
为何晚清反教豪强率400
被欧洲上流社会追捧的晚
晚清第一次官商合作的失
晚清出国人员怎样剃头?
寻找张之洞:晚清名臣墓
晚清民国时代的大学军训
中国最早的美女经济:晚
老照片上的晚清风情[组
晚清成毒国:1909年中国
最新热门    
 
晚清卖官鬻爵新探

时间:2007-3-10 10:35:12  来源:不详
、条例重新增删,并经谕无限期延办。

筹饷事例虽经删改,但报捐并不踊跃。由于捐例屡开,社会上游资日益减少,许多地主、官僚、“豪富”在农民战争中不是被打死,财产被没收,就是逃往异地他乡,“日用不支”,无力为其子弟捐纳官职;一些小康之也因社会不安宁,大多无做官的兴趣。一些与起义军占领地区邻近的州县生员虽想报捐,也因“纳赀往返,有戒心,而踌躇不前”。(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89页。)而不少捐纳实缺的人员因为战乱、道途艰险,无法到任或不敢赴任。即使到任,也因战事反复,辖地时得时失而无法视事,往往还因此革职丢官,这种情况使大多数人不愿报捐。山东巡抚阎敬铭在一份奏中指出:当时各省军饷,除云、贵两省因地无所出,资一部分捐项外,其省份多靠地丁、厘税。他说,开捐收银,国收入甚微,“捐输不过补于万一,无裨军实”。(注:《皇朝经世文编续编》二二,总字第1960页。)

开捐收银虽然不多,但军饷亟待,刻不容缓。清政府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被迫对捐银减成价。先是减二成,继而减三成、四成,乃至五成,甚而“不及定额之半”,并另增各种“尽先”花样,以此招徕大批捐纳者。清政府对捐银进行大幅度减成价,除筹款万难、军饷奇绌外,还有其他方的考虑。许多被委派的前往失地的不少科甲正途出身的知州、知县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