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千年回首:西藏主权归属
意大利历史学家:西方势
揭秘:西安事变之前 张
布达拉宫上空的幽灵:西
苦中作乐:西南联大教授
西北烽烟连年起:西夏与
1949年前:西方文明与传
郑也夫西学东渐与近代新
档案解密西安事变后杨虎
历史解码西三旗与旧京清
最新热门    
 
陈 绛西学传播与晚清社会的蜕变

时间:2007-3-10 10:51:43  来源:不详
到“夷祸之烈极矣”,而“发捻交乘”,又成为动播王朝统治的“心腹之患”(《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8册,页2674。)。西方科学技术,首先是军事生产技术,作为挽救民族危机和维护王朝统治的手段而大规模输入中国。如果说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西学输入的第一个高潮,自1582年至1773年近两百年间,来华耶稣会士共译西书200余种。其中有一半左右是科技著作,那么,在19世纪50、60年代至20世纪初年短短四五十年间,见诸译书目录的书籍共达1442种,其内容之广泛和数量之众多,是明清之际所无法比拟的(包括少数日文翻译的书籍,其中一部分是西文原文,或介绍西方的著作。见邹振环:《中国图书分类法的沿革与知识结构的变化》,《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3期,注23,据徐维则《东西学书录》统计到1899年的译书共560种,顾燮光在《增版东西学书录》中补增至1902年有347种,顾燮光《译书经眼录》统计1902—04年译出共535种,合计1442种。)。一个重大的变化是,西学传播已不再像明末清初限于教会和传教士的渠道,也不再像鸦片战后只是出于私家的倡导,而是得到官方支持,甚至由政府主持;传播的手段也更加多样化,除先前已有的西书翻译,还包括学校教育和报刊宣传。

  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它最初以培养“通解外国语言文字之人”为目标,是一所丁韪良所说的“译员学校”([美]丁韪良:《花甲记忆》(英文)Eυ*1896年版*293。)。1867年增设“天文算学馆”后,“由洋文而及诸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矿物学、医学,以及各国史地、万国公法和富国策(*经济学),已兼具科学技术教育的性质(《同文馆题名录》,光绪五年。)。1863年李鸿章奏请设立的上海广方言馆,创设伊始,就以算学和外语并重。此外如福州船政学堂、江南制造局工艺学堂等技术学校,天津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广东水师学堂等军事训练学校,也莫不仿照西法,以外语和西学为主要教学内容。

  官办新式学校还承担西书翻译的任务。如京师同文馆,目前已知翻译西书有36种,其中教习译著14种,学生译著11种,师生共同翻译7种,不详者4种;以内容分,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15种,社会科学12种,语文5种,史地4种(苏精:《清季同文馆》,台北1978年版,页206。)。数量虽然不多,但它们之中有中国第一部国际法中译本、惠顿的《万国公法》(1864年)、第一部外交学中译本、马登的《星轺指掌》(1876年)和第一部经济学中译本、福塞特的《富国策》(1880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