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没有相关中国历史
最新热门    
 
(美)许文雄 (译)李祖基十八——十九世纪的台湾社区组织

时间:2007-3-10 10:52:47  来源:不详
漳州籍人和客家人就会成为义民,反之亦然。义民人数众多,有时超过叛民,比官兵更能有效地镇压起义。然而,他们镇压起义的行动也加剧了械斗,而这种械斗有时比起又更具破坏性。在1787—88年林爽文起义期间,据估计有47,903名客家和泉州籍义民与林爽文的漳州籍叛民作战。这样,械斗触发了起义,义民参与又延长了械斗(《台案汇录巳集》页44、45、47;《台案汇录庚集》,页299。并参见陈慧儿“林爽文事变中之义民”载《台南文化》4、1(1954年),页15。)。由于义民组织成为制度,于是便产生了某些模式。

  福建籍义民,除了由商郊建立的之外,组织都比较松散,并且一旦起义平息,义民也就解散。与此相反,客家义民则组织良好并持续时间较久。这不仅是因为在台湾地区他们人数较少,处于守势,而且还因为他们一般没有加入诸如天地会之类的秘密会社。这种社团虽然通常由生员、郊商以及“受敬重”的平民出面组成,由他们筹措资金并担任首领,但偶尔也得到地方官员的资助他们向其首领颁发布制*(《宫中档》第052767号。参见陈慧儿“清林爽文事变中的义民首证”,载《台湾风物》16.3(1966年),页28—29。)。义民中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包括游民和天地会会员(《军机档》第038807、038809号.见《天地会》第三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页4;刘如仲、苗学孟编《台湾林爽文起义资料选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页219—220。)。这种组织一般按照参加者的地理分布组成,每一组织都以一面旗或其他物件作为标记。在林爽文起义期间,台南地区约1万名客家人、泉州籍人以及平埔番组成了五支部队,每支都有自己的旗帜和战服。(《续修台湾县志》,页329;《台湾南部碑文集成》,页147—148。)1805—1806年,蔡牵屯兵鹿耳门,准备进攻台湾府,这时,250名地方首领招募1万名壮丁,组成一批部队。每批部队的军旗都以台南三郊及兵丁居住的街道为标识(《续修台湾县志》,页328—328;刘家谋《海音诗》21a;郑兼才《六亭文选》,台湾文献丛刊第143种(1962年),页58—61。)。

  祭奠殉难者,修建忠义亭、设置义民庄使这类军事性组织逐渐制度化。在某些地方,如竹东和新埔(在新竹县),这些殉难者的祠堂是当地最主要的庙宇。义民组织管理祠堂,在那里召集会议,并为殉难者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典。殉难者被尊为地方保护神,受到崇拜,这使该组织神化,并增强了凝聚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