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没有相关中国历史
最新热门    
 
康大寿试论近代农民的思维方式

时间:2007-3-10 10:53:00  来源:不详
  在地租形态上,除了通商口岸及沿海一些城镇附近的农村部分使用货币地租外,其它地方仍盛行产物地租,甚至有的地方还使用劳役地租。

  农民的土地耕作一般也都沿袭古制。辛亥革命前夕,浙江靠海一带农村的耕作制度还同“千百年前一样”。农民们“都是完全按阴历的同一节令,以完全一样的方法,用他们祖先所用的同样简陋的农具,作同样的操作”(《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第12页。)。直到三十年代,杭州附近的农民对机器生产都还不感兴趣,在农具和农作方法上没有大的改变。

  近代农民耕作技术和农具的落后,其原因较多,但农民生活的贫困却是最重要的根源。据1926年《广东农民运动报告》中讲,广东当时不少地方的农民穷得连裤子都没有,耕地使用不起牲口,“男子去在前面拉犁头,女子在后面掌犁头,甚至有把小孩子当成牛用的”(《广东农民运动资料选编》,第30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当然就更谈不上使用机器。内地省区的农民则更穷。当时有人对此曾十分感叹地说:不难想象,当“一个农民维持他本人和他一家生活的全年费用还不够一部蒸汽犁从外国运来的运费”时,对他称赞蒸汽犁的优点会收到什么好的效果(《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第13页。)。

  近代农民不仅在生产方式上没有新的变化,而且在生活方式也跟古代差不多,其结构极为简陋单一。有人调查过旧中国江苏金山地区的农村生活,农民每天活动大都如下:农夫于“天色未明,大约在五时以前,即起来准备几件农具、一头牛,赶到田里工作。早饭由家人送去,大概是半篮米饭,一碗盐菜。吃毕再上工,到午饭毕再做到六、七时,回家晚餐。收获时要加夜工,计工作时间共有十六小时。有时晚上因防贼窃,或喂牲畜,须起来三、四次。”农妇则每天“早五时起,煮饭烧菜,即送到农场,与夫一同用饭,饭毕,亦帮助工作,午餐即以早上所余冷饭冷菜充饥。日暮时奔回家中,预备晚餐。晚间则纺纱织布,农妇可谓整日彻夜,从事工作。”(《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第470页。)其它省区农民的生活与此大同小异。农民聚族而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可谓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在家庭生活方面,他们基本上“还是本着古代家族制度的遗风,父母私有子女,婚姻极不自由;而且一家几世同居者又很多。”(《东方杂志》第19卷、第16号,第12页、19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