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没有相关中国历史
最新热门    
 
康大寿试论近代农民的思维方式

时间:2007-3-10 10:53:00  来源:不详
  从构成思维方式的基本要素来看:作为思维主体——近代农民的思维本身的这些要素,如知识、语言、智力、意志、情感以及观念和习惯等各方面也未能发生大的变化。

  近代中国的贫困,造成了农村文化的极度落后,农民的知识无法更新。孙中山先生在清末估计,当时整个中国社会里,“综人数而核之,不识丁者十有七八,妇女识字者百中无一。”(《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2页。)到“五四”前后,有的乡村虽然成立起一些一二初等小学,但它们“也不过刚有一个形式”。李大钊感慨地说:那些“小学教师的知识,不晓得去现代延迟到几世纪呢!至于那阅书报的机关,更是绝无仅有。”农民“一天到晚,只是到田园里去,象牛马一般作他们的工;就是在吹风落雨,灯前月下的时候,有点闲暇,也没有他们开展知识修养精神的机会。”(《李大钊选集》第147页。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调查,广东海丰农民中,有百分之八十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彭湃文集》,第109页。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在这种状况下,农民的知识只可能是从祖辈传下来的,或者是从乡间戏文歌词中听来的。同时,农民所操语言又都属乡村土语,“若不是农村常住的人,虽是同一样语言的人,也怕不容易懂。若受了教育的人所说的话,他甚至完全不懂。”(《彭湃文集》,第109页。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因此,他们只能是“守着前人的传说,与长辈的教导”,保留其数千年来的旧习惯、旧观念(《东方杂志》第24卷16号,第37页。)。

  由上可见,近代中国农村并没有突破传统的社会关系,绝大部分乡村的个体农业经济的性质、形态是“与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320页。)。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环境并未给他们提供多少新的思维客体,其思维空间仍然十分狭窄。同时,作为主体的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也没有发生质变。这一切便决定了近代农民思维方式也只能是停留在古代状态,不可能有较大的改变。

  

  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