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没有相关中国历史
最新热门    
 
康大寿试论近代农民的思维方式

时间:2007-3-10 10:53:00  来源:不详

  义和团运动虽然发生在距鸦片战争半个世纪之后的1900年前后,但当时的中国农村,尤其是北方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却一直占着统治地位,因闭塞而导致的守旧观念仍然强有力地根植在农民心中。然而,外国商品此时已较为严重地影响着中国市场。如华北和直鲁地区的洋纱、洋布大量输入,致使该地区广大农民赖以谋生的农村手工业遭到破坏,农村长期以来的旧有生活方式和习惯受到冲击,农民生活更为困苦。农民便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和狭隘的旧经验,依据社会生活变化的表象来认识和寻找造成他们生活越来越艰难的原因。他们认为,洋货抵毁了他们的手工业,加剧了生活的贫困,并正在威胁着他们传统的生活习惯。于是,他们在仇视洋人的同时,也“最恶洋货”。据记载,义和团民对各种洋物,“如洋灯、洋磁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凡他们所经之处,但“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者,皆毁物*”(《义和团》资料丛刊(二),第146页。)。当时,一切洋物皆不得使用,“用者辄置极刑”,甚至还发生过因“一家有一枚火柴,而八口同戮者”的事件(《义和团》资料丛刊(一),第305页。)。至于铁路、电杆,他们也认为“与洋人声气相通,则亦毁之”,邮政、报房、学堂也“当一律扫净”(《义和团》资料丛刊(一),第305页。)。虽然以上行动并非每个义和团民所赞同,但至少是反映出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和思想。

  此外,农民思维的直观朴素性而造成的封闭狭隘心理,还突出表现在农民的乡土主义和宗族主义观念上。

  在自然经济下的封建时代,农民被小生产方式固缚在土地上。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极为狭窄的乡邑之中,加上交通不便,深山穷谷更是守其老死而不相往来。上千年来的这种状况养成了农民们深厚的家族主义和乡土主义观念。这种观念在近代农民身上照样被保持着。太平天国革命时,农民的这种观念被清统治们所利用,组成了以朴实山农为主要成员的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湘军和淮军。这两只军队便成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军和各地农民起义的反动武装力量。而湘、淮军中的农民士兵“为满州政府杀戮同胞”,却“不知其大恶所在,反视为分所应有”(《民报》第一号,第122页。)。旧中国农村经常发生的家族或地域间的械斗,也往往因个别人之间的矛盾导致而成。

  农民的家族主义和乡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