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日军慰安所:探寻上海“
神秘死亡哨所:中越两国
最新热门    
 
李喜所武昌起义后的农村变动

时间:2007-3-10 10:53:04  来源:不详
人物充分表演的大舞台。武昌起义的炮声惊醒了农村的各个阶级、各种*集团和各类*人物,他们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力图在这种“动乱”中争取最好的前途。因此,武昌起义后的农村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种“乱哄哄”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三种势力。

  第一种是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开明士绅。

  这是清末在农村出现的一股新的*势力。它导源于某些地区商业的勃兴和清廷在一九○一年后推行的“新政”。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农村经济的破产,经商致富成为一些地主士绅津津乐道的热门。尤其在东南沿海和经济比较富庶的两湖、四川等地,许多农村中的地主逐渐注重于开店铺、办手工工场,变为地主兼商人的新型人物。以定海县为例,据一九一二年前后的统计,全县人口约十三万人,其中业盐者7%;业渔者18%;业农者26%;业工者9%;业商者15%;其他者25%(《定海县志》食货志第六,方俗志第十六。)。这里从事工商者“趋之若鹜” (《定海县志》食货志第六,方俗志第十六。),占24%,已相当可观。再看广东的大埔县,其商业分四类:专营出口土产者;专营过境转运之业者;专办外地货物销售内地者;专去内地采买货物贩运者。该县商品贸易“除内地产销货物不计外,人口货物总额必在五百万元以上,而出口货物总额却不过二百余万元。”(《大埔县志》卷十,民生志。)虽然进出相差很大,但商品经济还是较发展的。南海县的手工工场也相当发展,据一九○九年所修该县县志统计,仅丝厂就有三十五家,分布于二十二个村庄。该县志称:“从前丝厂,顺德为多,南海次之,新会亦有,约近百家。近数年日更多设,其大厂有用至八九百工人者,大率以四五百居多。”(《南海县志》卷四,舆地志)这些丝厂的经办人显然不同于只经营土地的地主。河北省的高阳县土布发达,全县业布者十分之七,一九一○年有大布商二三十家。有个布商名叫张兴汉,在高阳经营土布二十多年,“足迹遍全国” (《高阳县志》卷五,人物。),虽然他也有土地,但兴趣已倾向于经商了。到二十世纪初年,有些比较闭塞的地区,地主经商也大有人在。象河北宝坻县一九○○年有商铺三九五家,营业额二三八万元(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卷二,第四二○页。)。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许多地方还建立了商会。翻一翻这时的县志,不少都记有商会专栏。远在一八九八年清廷令各省设商务局,一九○二年上海出现了商业会议公所。一九○三年商部成立,鼓励各地设商会。《川沙县志》记云:“清光绪三十年颁行商会章程,凡商务繁盛地方,及通商巨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