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没有相关中国历史
最新热门    
 
郭双林 龙国存 国民 与“奴隶”——对清末社会变迁过程中一组中坚概念的历史考察

时间:2007-3-10 10:53:56  来源:不详
丝毫权利,由此可以断言,清末“国民”与“奴隶”问题的提出和二者的对立,主要是从人的“权利”(而不是义务)的角度着眼的,反映的是一种近代意义上的“人”的发现。

      三  对“国民”与”奴隶”之估价及其根源之探讨

    既然“国民”有权利有义务,而“奴隶”有义务无权利,那么清末中国有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国民”呢?这关系到对当时中国国情的估价问题。对此,不同人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梁启超认为,天下不能独立的人可分为两类:望人之助者与仰人之庇者。前者为“凡民”,后者为“真奴隶”。中国虽有四万万人,但都是“仰庇于他人之人”,所以,“名虽四万万,实则无一人”(注:粱启超:《国民十大元气论·独立论》,《清议报》第33册。)。麦孟华也认为:“天下人数之多,则未有如我中国者也,天下国民之少,则又未有如我中国者也。……然则中国之号称四万万人者,要不过衣中国之衣,食中国之食,家中国之家,籍中国之籍,偶寄生此四百余州之地,而备此四万万中一人之数已耳。其思想有中国之关系,其行事负中国之责任,翘然而可谓国民者,盖千万人而恐无一二也。”(注:伤心人:《论中国国民创生于今日》,《清议报》第67册。)也就是说,中国当时绝大多数人都是奴隶,只有极少数人是国民。

    《说国民》一文的作者也曾不无感慨地写道:“呜呼,吾尝观中国之民,未尝不喟然而太息也!不论上下,不论贵贱,其不为奴隶者盖鲜。试观所谓士、所谓农、所谓工、所谓商、所谓官吏,有如吾所谓国民者乎?”文章还揭露了中国社会士、农、工、商和官吏的奴隶性格。作者的结论是:就中国社会而言,当时不论贵贱,皆为奴隶,与国民无关。(注:《说国民》,《国民报汇编》。)邹容于《革命军》中说得更干脆:“吾敢谓群四万万人而居者,即具有完全之奴颜妾面,国民乎何有?尊之以国民,其污秽此优美之名词也孰甚?若然,则以奴隶畀之,吾敢拍手叫绝曰:奴隶者,为中国人不雷同不普通独一无二之徽号。”章士钊与其他人的看法不同,他将当时中国的四万万人根据性别、年龄分成若干类,经过分析,认为当时四万万国人中,“不为奴隶之倾向者”只有8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