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末肃亲王善耆与川岛浪
英雄美人:清末状元外交
清末革命军与清军战斗老
中国第一个红十字会的来
百年前的中国:美地理杂
清末震动山东的大案:潍
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
清晰地再现清末民初的风
论清末的经济法规
清末商会与辛亥革命
最新热门    
 
清末晋南乡村社会的水利管理与运行

时间:2007-3-10 10:55:31  来源:不详

 

  山西地处北方旱作农业区,水的缺乏使水利灌溉在农业生产中显得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水利的管理与运行也同样彰显。日本学者森田明在《清代水利社会史研究》一书中曾以《洪洞县水利志补》中节选的关于《通利渠册》的内容探讨了华北水利组织的特性与渠规,具有一定的深度;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也围绕“水与社会”这一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颇丰。(注:参见行龙、张俊峰:《海内外关于中国“水与社会”专题研究述评》,该文为200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以来山西水资源匮乏及相关问题调查与研究》成果之一,未刊稿。)从水利管理与运行的角度看,这一问题仍有研究的必要。本文通过对通利渠水利组织的结构、权限、内部关系、选举换届、经费来源等研究,复原了清朝末年晋南乡村社会水利的管理与运行状况,探讨了水利组织与国家、村落间的互动关系。这或许对今日山西乃至西部地区农田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通利渠与《重修通利渠册》 

  通利渠,位于今天山西省临汾市境内汾河西侧,地跨洪洞县与临汾市尧都区,基本呈南北走向。通利渠创始于金代兴定二年(1218),导引汾河水浇灌,并结尾入汾,全长100余里。清朝末年,通利渠浇灌当时的赵城、洪洞、临汾3县18村农田,总计26000余亩。为便于管理,通利渠分为4节,即上三村(石止村、马牧村、辛村)、上五村(北段村、南段村、公孙村、程曲村、李村)、中五村(白石村、杜戌村、洪堡村、南王村、太明村)和下五村(阎侃村、吴村、太涧村、王曲村、孙曲村)4节。其中赵城县2村,洪洞县8村,临汾县8村(详见图1)。 

  附图  

    图1 清末通利渠全图 

  (据《重修通利渠册》、民国《洪洞县水利志补》、民国《临汾县志》、民国《洪洞县志》改绘) 

  《通利渠册》至少应有3个版本:原册,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钞本,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修本。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只有光绪版的《重修通利渠册》(以下简称《重修》,行文中示注明资料来源的均出自本册),全册共约3.5万字,可分为序言、渠例和附录3部分,资料详尽,内容丰富。它突出反映了清朝末年通利渠水利灌溉系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