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揭秘民国时期首届“高考
民国时期成都清晰老照片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珍贵彩
花园口决堤:以水阻日军
新时期教育改革“三个面
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教
走进新时期——忆“全国
三年困难时期:李先念不
达赖喇嘛统治时期的西藏
最新热门    
 
咸同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演变

时间:2007-3-10 10:56:47  来源:不详
,户部仅收到67万余两,[5](P7)实难与嘉道年间所收捐纳相比。[8](P472)此后相当长时期内,捐纳虽仍在举办,但户部直接收到的捐款却一直很少,难当大用。

  当传统的解困办法——捐纳失去效用之际,户部又采取以铸大钱、发票钞为内容的新的筹款办法。据不完全统计,在1853-1861年间,户部铸发新式银票978.12万两,大钱8765.14万串,京钱3073.38万吊,共计折合银两6129.03万两。从以上铸发钱钞的过程中,户部所得货币收入6100万两,占同一时期户部银库收入8667万两的70%[6](P114)铸发钱钞虽给户部提供了一定的货币收入,但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金融市场稳定却带来了诸多困扰。当清廷内部酝酿发行钞票的消息传到社会上后,京城商民一片恐慌。富商大贾们普遍担心自己的资本将要变成废纸,纷纷到银号去兑换银两,运载出京,以致发生挤兑风潮,“昼夜镇街塞巷,拥挤争先,钱铺一时措办不及,遂致关闭”。“凡有钱铺之处,必有数百人围绕喧竞,一日之间钱铺关闭者至二百余家”。[2](P340)典当业与钱铺互为表里,钱店关门,典当业难以维持纷纷歇业,粮店、布店也相继关闭。由此可见,这种企图以通货膨胀的方式来勒取民财的办法难以达到真正解困的目的。

  在库存空虚、开支浩繁的巨大压力下,清政府不得不允许各省“就地筹饷”,以解燃眉之急:即(1)令各地督抚就本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