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代湖南首富朱昌琳 竟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清代官场多有“潜伏”者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的碑文
揭秘:清代曾有一次流产
清代性文化的严酷控制
清代雍正朝的文字狱和“
再观清代在中国历史上的
日美学者关于清代民事审
清代漕运史研究回顾
最新热门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与社会生态

时间:2007-3-10 10:57:19  来源:不详
青海西宁县北有燕麦川,相传草昧初开,地气稍寒,只产燕麦,故名。乾隆年间,由于“生齿日繁,气候和暖”,以至于昔日仅产燕麦和青稞的地方都开始种植小麦。大通县也有燕麦川,与西宁燕麦川相连,生活在这里的藏族牧民平素以燕麦、青稞为主要食粮,并将其炒熟后磨为面粉,拌以水,然后用手搓成橛形食用。但皆购自内地,往返艰辛,费用亦多。1912年2月,西宁镇道就“劝番民试种燕麦”。在都兰、大河坝等处募民开垦,并派人前往演说种粮之利,劝藏族牧民先行试种。[④]

传统农牧业在经济生产方式变化的交错冲突中也相互调适,形成新的生态经济发展势态。居于甘肃西南角、白龙江流域的迭部,于清末民国初期因人绸地狭而发展为半农半牧区,由于这里的牧场面积小,牧民以牛为主要畜种,畜牧方式也不再是以往的撂牧。又由于游牧经营方式受到限制和生存的需要,多数牧民又在邻居的大峪沟什坝等地草场建屋长年住牧,而牧地又是向当地的居民租借,每年以酥油若干斤作为租金。留守在迭部的牧民,则按地域分为上、下两部,其生产方式也逐渐发改变。在上迭部,每家畜养牛在50头以上,从事驻牧经济。下迭部以农业为主,牧业为副。[⑤]不过下迭部的农业是在脆弱的生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脆弱的生态环境限制了容量,迟滞了开发的进程,增加了治理的难度,延缓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削弱了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在这种不利条件下的农业发展自然会引起旧有生态系统的局部改变,并带给畜牧业经济一定的影响,弱化了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随着新的经济类型的出现,其原有的经济布局发生改变是必然的,只是这一过程是在缓慢而不经意间发生着。类似的现象在甘肃的北部、西南部农牧经济的交汇地带都有发生。前所述及的拉卜楞地区原本就是天然牧区,没有农耕,但至20世纪40年代“惟以藏民日渐汉化,多业牧就耕”,东至临夏,南至陌务,西至拉卜楞附近,山谷河床间阡陌相连,已有不少农作区域。[⑥]另外,随着农业经济的推进,大量农业区人口开始二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复迁移,使原本纯牧区的农业人口增加,草原辟为农田。比如,离敦煌城140里地的党河下游南湖一带,原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