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李登辉称当年抛“两国论
马寅初“人口论”遭批判
1980年引发全国关注的“
论清代的摊丁入地
论 摊丁入亩 (二)
论 摊丁入亩 (三)
论 摊丁入亩 (四)
福建省 摊丁入地 时间补
台湾五十年来 史学理论
论 八旗生计’问题产生
最新热门    
 
论 摊丁入亩 (一)

时间:2007-3-10 10:58:04  来源:不详
 

“摊丁入地”在全国普遍推行是在清朝的雍正年间,但作为一种赋役改革,必然有它的社会要求和一系列前驱活动,这,当然更要早得多了。人们常常将清代的“摊丁入地”和明代的一条鞭法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把一条鞭法看成是“摊丁入地”的前驱,而“摊丁入地”又是一条鞭法的继续和深化,我们认为这是很有道理的。

在明代中叶以前,封建国家的田赋征收是实行两税法,在差役上分为里甲、均徭和杂泛三种。两税即夏税和秋粮,主要课取实物,如米、麦、豆、草、丝绢等等。由于各地的田土高下很不相同,所以在征收的科则上也不一律,大体按田地山荡各分为三等九则。而这三等九则,在各府州县的课额也是不同的,有的还有多于九则或少于九则的。差役摊派按其人事资产,也有三等九则(也有称三门九则的)的区别。主要以户和丁作为征发对象,分银差、力差两种,其中名目繁杂的劳役性力差占有更大的比重。以上说的只是就民户及民田而言。在明代,除民户外,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田土除民田外,还有各种官田,如屯田、灶田、没官田,以及祭、学田等。它们的科则和差役情况,又与民户、民田有所不同。

但是,明朝初年统治者所制订的这套赋役制度,到了中期,实际上已经无法继续下去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