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党史小说《红岩》中的史
为什么说《大刀进行曲》
文革内幕康生阴谋借小说
最新热门    
 
说《神助拳,义和团》揭帖

时间:2007-3-10 10:58:52  来源:不详
潘村张老蕊、文生赵庄任老计三人为团总副,另立一团,改名义和会,以抵赵三多,这是二十四年的事。[④e] 

  以上引郭栋臣老人的信中可以看出,威县义和团“团勇玩义和拳(的)亦不少”,也就是说团勇中有不少是从赵三多习拳的徒弟;反过来说,随从赵三多参加梨园屯反教会斗争的拳众,有不少也就是义和团的团勇。赵老广为团总的义和团是乡团组织,赵三多为教师的梅花拳是武术组织,两者是不同性质也不同系统的两种组织。然而就其具体成员来说,却有不少是一身而二任的。所以,赵三多改变拳名时,考虑到他的徒弟中有不少就是义和团的团勇,于是也就采用“义和”二字为拳名。或者还因为义和团是成立于同治年间,有30年历史的乡团,在当地已有影响。赵三多便用其团名为拳名,也有借重其影响、以增加反教会斗争声势的意图。当地教会势力也想请赵老广的乡团“布防,以抵赵三多”。赵老广不介入,于是教会方面“另立一团,改名义和会”,这显然也有借重义和团影响的意图。这一点或者也可以作为赵三多特意采用“义和”二字为其拳名的一个旁证。如果不是如此,为什么赵三多单单采用这两个字而不采用其它字眼呢?  

  赵三多不仅借用威县义和团的“义和”二字为其拳名,而且进一步把“义和团”三字也借用过来了。 

  光绪二十四年署理冠县知县的曹倜,晚年回到原籍江苏江阴之后,常和乡人谈他在外做官时的一些得意之事,后来整理成《古春草堂笔记》一书,其中有一篇《解散拳民》,说他轻装简从,亲到梨园屯,劝说赵三多解散了拳民,后来又召官兵把仍聚而不散的“滋事”者镇压下去。他讲的情况有好多和事实不符[①f],例如这次“解散拳民”,就不是他一个官去的。这年三月曾有东临道陶锡祺、东昌知府洪用舟、临清知州王寿朋、冠县知县曹倜、丘县知县李瑞祺5个地方官一同来到梨园屯地区的干集镇(在梨园屯北8里,今威县属),召集士绅商议处理梨园屯教案,将庙基判还村民,另在村边拨地基给教民修教堂。赵三多亦被邀参加,并暂将拳众分散回家。来的是5个地方官,而不是曹倜一个人来到这里运用其机智将拳众解散的。曹倜的记载有许多自我吹嘘或记忆不准的地方,不过他记赵三多自称其组织名义和团,并说这个“义和团起于三十年前”[②f],这却不是曹倜所能臆造的。前引郭栋臣老人的信中曾说同治年间为防捻军而办起乡团,直隶南部的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由曾做过河南巡抚的郑元善督办,此事且有地方文献可证。《广宗县志》(同治十三年刻本)卷一二《三府绅士公陈郑中丞办团出力禀》说:“郑绅(同治)四年以至七年督办团练。”同治七年(1868年)西捻军失败,形势缓和,随后团练也解散了。下至光绪二十四年(18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