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王学典语境、*与历史:
义和团运动的近代思想启
义和团 刀枪不入“之谜
义和团的悲剧
义和团战争的起源——跨
真的历史向我们走来-5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时期社会心理
清政府与义和团运动待 
论义和拳运动的社会成因
最新热门    
 
试论义和团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

时间:2007-3-10 11:01:11  来源:不详
排外情绪,那么清朝统治集团中顽固派的支持和怂恿则更使这种盲目排外达到顶峰。早在西周时期,在士大夫群体中就有了“夷夏之防”的概念,封建社会及其文化的长期稳定与繁荣更强化了这种“夷不变夏”、“胡不乱华”的意识。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下逐渐经历着屈辱灾难的历程。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不得不从天朝大国的梦中警醒,他们睁开眼睛了解世界,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曲折历程:先有鸦片战争前后的开眼看世界思潮,接着是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和康梁进行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等等,向西方的学习在逐步深入。于是,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注入了西方近代文明的新鲜血液,但它遭到了一部分极端顽固派的强烈反对和阻挠。他们一方面醉心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则痛感传统文化由于受到基督教文化和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而呈现的危机,更强化了“夷夏之防”的观念,对一切来自西方的东西都持仇视态度。早在19世纪六十年代,以倭仁、徐桐、奕譞等为首的顽固派就反对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有意助长民间的仇洋排外情绪。义和团运动时期的载漪、徐桐、载勋等人更是顽固派的典型代表。他们主张招抚义和团,利用义和团的爱国热情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儒家传统文化的目的。据载,庄亲王载勋发布告示,招摹能杀洋人者:“杀一男夷赏银五十两,女夷四十两,稚夷二十两”,〔8 〕并一次在府外杀数百名教民示众。徐桐则向来以“道学大师”自居,“恶西学如仇”,见到洋人就要掩鼻绕道的。他亲书对联,煽动义和团“攻异端”,“以寒夷胆”。慈禧太后甚至命令招抚后的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外国使馆。统治集团的煽动和榜样,使本来就存在着落后和狭隘一面的广大农民的排外思想得到了极大的鼓动。他们把传教士和洋人称为“毛子”,教民为“二毛子”,还将与洋人往来、通洋学、谙洋语、用洋货的华人称为“十毛之人”,对他们必杀无赦,以至于“凡读洋书之学生,及着瘦小衣服者,皆不敢在街上行走,若令拳匪见之,则指为奸细。”〔9〕排外鞅及到无辜。

除此之外,义和团还毁坏一切洋货及西方先进的器械制造。他们宣称“拆铁道、拔电杆,紧急毁坏火轮船”,〔10〕“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磁杯、见即怒不可揭,必毁而后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