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东斯拉夫三巨头会聚 叶
1960年代苏联青年沙滩休
萧三在苏联的一段经历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珍贵彩
前苏联上校回忆:“珍宝
1969年苏联大军压境 北
揭秘:台湾与美国联手劫
揭秘:1962年六万新疆人
苏联援华专家在中国基本
二战德突袭苏联中方获情
最新热门    
 
评苏联晚清*史的研究

时间:2007-3-10 11:03:00  来源:不详
昌新军中的革命种子既是群众革命势力的媒介,又是民众支持的焦点。

  别洛夫参考了有关华中革命运动的回忆录,他强调独立于同盟会(孙中山)的领导的武昌革命派的作用,认为这是对孙作为革命领袖的严重挑战。相反,叶菲莫夫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孙中山》(1974年)一文部分纠正了这一偏向和当时西方流行的贬低孙中山作用的倾向。他再次肯定革命的反帝性质,强调如果直接攻击帝国主义在策略上行不通。他注意到民众反清的局限性,但强调民众的广泛不满对推翻清朝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同盟会有效地动员民众参加革命,那么,人们就会问在革命过程中革命组织的重要性是什么呢?

  别洛夫对传统观点的挑战正受到批评,但他在一系列论文中仍坚持自己的观点:1、比较在武昌起义后即被采用的临时约法(当时武昌军政府仅编制了一个《湖北军政府内部组织条例》——译者注)与孙中山计划作长期的宣传;2、比较武昌革命组织的规模(5000人)与整个同盟会(10000人);3、严格区分一次现实的起义与那些小规模的暴动;4、肯定武昌起义只是士兵的反叛,不是军事政变。

  近来大部分著作对孙的评价都较高。尼基福罗夫的《中国早期的革命家》(1980)深入研究了革命党人的活动和孙在其中的作用。在苏联汉学界他第一次研究了惠州起义、自力军起义和1903年洪全福的密谋。无疑,这一时期(18951903)的争议较少,在辛亥革命中也不占重要地位。尽管尼基福罗夫在叙述和分析方面与博罗赫有重复,但侧重点不同。如不过分强调孙的作用,对其他领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