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河南鹿邑公祭道家创始人
越调《老子》获国家十大
周口:越调历史剧《老子
鹿邑纪念老子诞辰2583周
鹿邑办盛大典礼公祭老子
西安举行壬辰年公祭老子
“老子故里”鹿邑县荣获
国家旅游局领导到鹿邑老
老子故里鹿邑县积极打造
甘肃临洮举行公祭大典纪
最新热门    
 
国家公祭后重温老子的战争与和平观

时间:2014-12-24 12:19:18  来源:不详
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杜甫《兵车行》),这种状态下农田歉收乃至荒芜是必然的,不用战争过后“凶年”就已经出现了。
“可欲”、“欲得”、“不知足”是扩充地盘,发动战争的根源。战争因“可欲”、“欲得”、“不知足”而产生,“可欲”、“欲得”、“不知足”是造孽,是罪、咎、祸之根源。


  四、以奇用兵
  老子还提出了“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的治国方略。其中“以奇用兵”体现了老子的战略观和战术观。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都应该是合道的处事态度。正,是常态,是正确之法。奇,是“出奇不意”,是“让人意料不到”。无事,就是不抱特殊目的,不追求什么政绩,就是顺其自然,就是不生事,不多事,不整事儿。取,取得,占有,统领,此“取”是与“舍”相对之“取”。治国与用兵不同,“正”与“奇”是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关系。治国必正,用兵宜奇,取天下当以无事。“以正治国”是原则,是大政方针,“以奇用兵”乃战略战术之策,“以无事取天下”正是要顺应自然之性。

  五、大国应该谦卑地对待小国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释文:大国是下游,是天下交汇处,是天下的母性。母性总是以柔静的本性战胜雄性的刚猛,以柔静处在下位。所以大国以谦卑的态度对待小国,就会获取小国的认同,小国以谦卑的态度对待大国,就会获取大国的认同。所以有时是大国用谦卑来争取小国的拥戴,有时是小国用谦卑来争取大国的保护。大国不过想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小国不过想在大国的保护伞下获得安定——这两方面各自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大国应该处在下位。(第六十一章)
  这里,老子提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策略。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兼畜人,庇护着小国使之从属于自己,同时控制小国,占有人脉,得到更多小国的拥戴,像春秋五霸[注: 简介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春秋五霸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得到各小国的拥戴一样。入事人,归附大国,靠大国来保护自己。大国的“兼畜”并非直接吞并,而是让小国依附和听命于自己;小国的“入事”并非心甘情愿的让人统辖,任人摆布,而是求得安稳的无奈之举。兼畜,统辖使顺从;入事,听命使满意。对大国而言,“为下”的是姿态,不是放弃原则:“为下的是不趋小利,而不是放弃利益。”“兼畜”本义为兼并占有,引申为获取拥戴,既欲兼畜人,必“以言下之”,“以身后之”(第七章)。对大国来讲,谦下是怀柔策略;对小国来讲,谦下是自保的策略。
  老子之时,大国的“兼畜”、小国的“入事”表现得相当复杂,《左传》多有记载。
  “大国以下小国,小国以下大国”显然老子是针对当时周王朝权力衰落,诸侯国之间频发战争的现状提出来的,这虽然是基于对当时中国境内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形成的分析,但对今天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仍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今天有一些大国也表现过“下流”的姿态,但这种“下流”有明显的军事、政治、经济目的,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并且采取不同的标准,不能一视同仁。
  小国本来弱小,需要跟在大国后面,避免大国产生不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