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河南鹿邑公祭道家创始人
越调《老子》获国家十大
周口:越调历史剧《老子
鹿邑纪念老子诞辰2583周
鹿邑办盛大典礼公祭老子
西安举行壬辰年公祭老子
“老子故里”鹿邑县荣获
国家旅游局领导到鹿邑老
老子故里鹿邑县积极打造
甘肃临洮举行公祭大典纪
最新热门    
 
国家公祭后重温老子的战争与和平观

时间:2014-12-24 12:19:18  来源:不详
这是一般现象,一般规律。大国本来强大,所以经常的表现是自恃,让大国谦卑地对待小国,还真有些难度,所以老子强调“大者宜为下”。
老子谈的“国际关系”与今天的“国际关系”并不完全相同,当时的大国小国均是诸侯国,是分封制的产物,共同尊奉一个“天子”,尽管这个“天子”名存实亡。但大国的怀柔策略,小国的自重表现是处理好国与国关系的重要前提。今天各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到有些像我国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关系。大国的怀柔就是尊重小国的合理要求,给小国休养生息创造条件,不恃强凌弱;在众多大国之间的小国,自重就是不无原则地巴结,不左摇右摆,不制造是非,这些都是当今处理国际关系应取的态度。在国际交往中,大国要人气指数,形成主导,以平衡和维护国际和平;小国要依傍大者,借和平环境,借大国之势谋求发展。


  六、“慈”能促成战守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有这样几句话“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它谈的是“慈”的重要意义。如果有了慈,谁依靠它作战就能取胜,防守就能稳固,因为天要救助他,由于他慈爱而保护他。“慈”涉及到“勇”,涉及到战守。“勇”与战守均因“慈”而生,因“慈”才勇于牺牲自己的利益,因“慈”而勇,因“慈”而能战能守。老子的“慈”是发自内心的爱。从第十八章的“孝”与“慈”并举来看,“慈”是长者对晚辈的“爱”,本章之“慈”含有统治者对子民之爱,有这种爱就能自觉地维护被爱者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就是“慈”与“勇”的关系。

  七、避免正面对抗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释文:善于做士的人不仗恃武力,善于作战的人不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同敌人争高下,善于用人的人以谦卑的态度待人:这就叫不争夺的品德,这就叫借用他人的力量,这就叫合于上天和古时已有的道。(第六十八章)
  本章体现了老子的指挥决断思想,在军事对抗中要循道而行,善于借力不蛮干。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释文:军事指挥官这样说:“我不敢做进攻者就只能作防守者,我不敢前进一寸只好退让一尺。”这叫做行军作战用不着排列阵式,搏斗撕杀用不着绾袖挥臂,抓捕俘虏用不着使用兵器,牵制敌军用不着部署兵力。没有比轻易与人为敌还大的灾祸了,轻易与敌人对抗差点儿让我失去遵从的道。所以敌对双方兵力相当,同仇敌忾的一方获胜。(第六十九章)
  本章也表达了老子的指挥决断思想,强调按道的原则应对战争,提出作战要善于退让,避免与敌对方正面交锋,不轻易与敌人对抗,体现了老子的战略观和战术观。
  “不武”,就是不炫耀武力,不仗恃武力,因而不诉诸武力。因为不凭借武力,不靠蛮干,不用动武,“不以兵强天下”(第三十章),就可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不战而屈人之兵”(《孟子》)。
  “善战者不怒”与老子曾提出“事善能”(第八章),主张容忍理智是一个道理。“不怒”就是忍耐。“怒”即“动怒”、“发怒”,“动怒”、“发怒”就会失去理智,对抗中失去理智,就会出现“不道”的问题。“不怒”就是“不被激怒”、“不发怒”、“不动怒”。善于作战之人,不可激怒,不会像许褚那样赤膊上阵。
  “善胜敌者不与”,“不与”就是“不交锋”,“不争斗”。交锋是正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