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请“老子”借“东风”
马云读《道德经》:明明
周口师范学院老子文化研
电视剧老子传奇剧情介绍
跟习大大学老子:“治大
《老子》最后一章的教诲
以正治国,习大执政思路
输球不哭!特里用老子名
老子文化交流再度“走进
个性媒体采访团“问道”
最新热门    
 
论老子哲学的人生境界观

时间:2015-03-11 09:47:09  来源:不详
 与“善”字的这种语义相对应,中国主流哲学也总是围绕“人”这一中心,以对“人为践履”是不是有好处或利益为标准,来判定一个东西是不是“善”的,却很少围绕外界事物自身的存在来判定一个东西是不是“善”的。这与西方主流哲学的看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因为后者不仅往往围绕外界事物自身的存在来判定它们的某个特征是不是“善”的(一个典型的例证就是:古希腊哲学之所以把“善跑”说成是马的“德性”,并不只是因为它能够为人们所利用,而首先是因为它体现了马自身的优越功能),而且在论及人之“善”亦即人在实践中的优越功能和伦理德性的时候,也常常强调理性知识或智慧的决定性意义(一个典型的例证就是苏格拉底[注: 苏格拉底(Σωκρ?τη?);英译: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的名言“德性即知识”)。

  一般来说,在“善”的观念方面,老子对后世中国哲学的影响远没有孔子那样大;这与他较少关注伦理问题、甚至还对“孝慈仁义”等道德规范持否定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像对待“真”一样,老子也把“善”理解成人在“无为而无不为”中实现的一种存在境界。例如,他在“古之善为道者”(六十五章)等命题中肯定的“善”,显然就是指那些能够像“道”一样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并且由此具备了“道”之“德”的人,亦即所谓的“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六十二章)。换句话说,在老子这里,不是“知”、而是“道”,才构成了“善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善人”的基础。这种观念对后世哲学的潜在影响,或许可以从冯友兰的一段话中看出一些端绪:在中国哲学家看来,“如人是圣人,即毫无知识亦是圣人;如人是恶人,即有无限之知识,亦是恶人。”[ii]

  此外,老子在“其德乃真”的命题中论及的“德”,也不像古希腊哲学的“德性”概念那样首先是指人们具有的优越功能、专长优点,相反倒是通体渗透着“不敢为天下先”的“道”之“德”意蕴,诸如“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二十八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五十五章)等等。毋庸细说,老子在此赞誉的“赤子”、“婴儿”,不仅仅是指个体生命的嗷嗷待哺阶段,而且在更大程度上隐喻着人类历史的原始萌芽时期,因此可以说充满了丰富的原始历史意蕴。再联系到上面有关“其德乃真”之“真”的解释,老子提倡的“善人”,当然也不可能是那种拥有文明“智慧”、总想“大有作为”亦即“大有诈伪”的“妄作”之人。就此而言,在老子那里,所谓“真人”与“善人”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指那种无需理性知识的指导、却能够在“法自然”中保持“无为而无不为”存在样态的人。
  三

  从词源学角度看,《说文解字》曰:“美,甘也,从羊大”;段玉裁注曰:“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羊大则肥美。”当代学者萧兵则提出了另一种解释:“‘美’的原来含义是冠戴羊形或羊头装饰的‘大人’(‘大’是正面而立的人,这里指进行图腾扮演、图腾乐舞、图腾巫术的祭司或酋长),最初是‘羊人为美’,后来演变为‘羊大则美’。”[iii] 倘若把两种语义诠释结合起来看,我们会发现:在古汉语中,第一,“美”不仅是指外界事物令人愉悦的感性特征,而且也是指“人”自身的一种特定存在样态;第二,人的这种存在样态又与远古先民们的主要精神文化活动——巫术—艺术活动(图腾扮演、图腾乐舞、图腾巫术)保持着直接关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