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韩国济州岛建老子艺术馆
郑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
鹿邑县政府与郑州大学签
河南科技大学与鹿邑老子
老子故里鹿邑县公开征集
老子设宴招待宾朋、万人
马云读《道德经》:明明
武当山斥资1.6亿建老子
戏曲电影《圣哲老子》将
周口师范学院与鹿邑县人
最新热门    
 
《老子》的“我”和“吾”

时间:2015-10-26 23:54:07  来源:不详
p;   第2则,《老子·十三章》:“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按:楚简《老子》“吾”作“”。景龙碑本改作:“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

    第3则,《老子·十六章》:“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按:楚简《老子》“吾”作“居”。居,处也。“从简文看,似以‘居’字更切文意。‘居’、‘吾’两字音近,但意义相去甚远。”(彭浩:《郭店楚简校读》,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0页。)

    第4则,《老子·二十一章》:“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5则,《老子·二十五章》:“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按:楚简《老子》“吾”作“”,并将“吾”移在“强为之名曰大”之前,为“吾强为之名曰大”。帛书《老子》作“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景龙碑本与此同。有学者认为帛书《老子》中的“吾”字,乃系传抄者为了强化“作者”身份所为(丁四新:《郭店楚竹书校注》,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85页)。

    第6则,《老子·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第7则,《老子·三十七章》:“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按:楚简《老子》无“吾”字。帛书《老子》有“吾”字。郭沂认为“王(弼)本和帛本加‘吾’字,实弄巧成拙”(郭沂:《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3页)。由此,丁四新说:“帛本相对于简本而言,‘吾’字增衍数见,疑抄编者有意强化所为”(丁四新:《郭店楚竹书校注》,第89页)。

    第8则,《老子·四十二章》:“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按:帛书《老子》作“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无“我”字。“教”之本字为“学”,“教”、“学”古通用不别。“学(學)字或作爻”,“字象巫作筮算而蓍草交错之形”,故“爻”即是“教”与“学”之初义(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63页)。因为“作筮算”(中),故不敢妄断,显得犹豫,所以《老子·十五章》会说这样的话:“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这样,“吾”在《老子》一书中常以疑问者出现,而不以“强梁者”自居,导致《老子》一书独多“吾何以知”、“吾不知”这样的话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