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老子“道法自然”的生态
生态终身追责倒逼官员“
论老子自然观念的三重意
朱光磊:现代人如何理解
“道法自然”惠及美丽中
唐翼明谈老子文化贡献:
“道法自然”的生命智慧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老子“道法自然”之本义
老子“人与自然”和谐思
最新热门    
 
道法自然谈建康

时间:2016-02-18 22:53:57  来源:不详
日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的行为原则是“道法自然”、“反者道乏动”,终极要求是“静”。芸芸众生,世间万象,生长不息,往复不止,最终要回归到生命的最根本状态“静”,这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也是万物不可抗拒的必然法则。人只有遵循客观法则,顺应自然规律才称得上明智,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否则,一味肆意妄行,最终只能是轻者伤身劳神,重者命丧黄泉。因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处世为人“轻则失臣,躁则失君”。然而“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以为天下正”。

  五、怎样获得成功

  成功是每个人都向往和追求的。然而人获得成功需要有最基本的素质。老子认为获得成功的良好健康心理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自知之明,《道德经》上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故有“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之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责”。心理学界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是有自知之明的。心理健康的人能充分了解自己,恰当估计自己的能力。他们愿意努力发展其身心的潜能,并对无法补救的缺陷安然接受,不做无谓的怨尤。二是循序渐进。即“为之于未有,洽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为“图难于其易,为大干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戛: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三是讲求策略,懂得“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因此要做到“将欲歇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这是老子观察万物所得的经验,是客观规律。因为“认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甄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道德经》以一段“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轰达了对健康的心理和生活方式的关注,老子则以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邃的价值思考为我们提出了珍贵的行动参考。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馆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是说真正的修炼要达到无私无欲的境界,才能守静,才能观察道的奥妙,才能得到效果。反之修炼的人有私心、有欲望,便不能守静,即使观察到的也是表面的,即使得到的福报也是有限的。来参加修炼的人大致分为二种,一种没有私心欲望,一种有私心欲望,所以学的目的不同起结果也各不相同。有私心欲望的和无私心欲望的两者都在叫玄,但玄的内容大不相同,有私心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