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故事
最新热门    
 
太一考

时间:2011-04-03 12:53:44  来源:不详
仍在上述先民的原始巫术仪典。很可能,上古先民将巫术仪典中所可感受却不可测度难以言说的巨大神秘力量谓之为“太一”。“太一生水”很可能是先民对巫舞致雨的客观理性化的提升理解。是原始巫舞祈雨巫术仪典的遗痕。
郭沂研究员认为,在《太一生水》中,“太一”为宇宙的终极创生者,但

它未必就是道的代称。从文中对其“周而又始”、“一缺一盈”的描述看,“太一”的原型为月亮。“太一”是宇宙的本体,是最高形上实体,是万物的终极创始者。
许抗生教授说,“太一”,亦即“大一”,虽说在《老子》中并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概念,但《老子》中有明确的“大”和“一”的概念,而且不论是“大”还是“一”都是用来指称“道”这一宇宙本原的。
李零教授说,“太一”作“大一”,这是古人本来的写法。“太一”是什么?从文献记载看,有三种含义。作为哲学上的终极概念,它是“道”的别名,也叫“大”、“一”、“太极”等;作为天文学上的星官,它是天极的所在,大岁(太岁)游行的中心;作为祭祀的对象,它是天神中的至尊。《老子》没有“太一”,但常以“大”或“一”指道,有“道生天地”之说。“太一”应即“大”、“一”的合成词。《太一生水》,从内容上看,应属宇宙论的范畴。中国古代的宇宙论有“太一”、“太极”两种表达。中国古代的“太一”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终极概念的太一;一种是作为“三一”之一,与天一、地一并列的太一。另一种太一也就是作为天、地之源的水(天一则是木、水之象,地一则是金、火、土之象),从天

、地、人“三才”的观点看,则相当于“人”。
法国学者贺碧来教授认为,作为哲学概念,“一”早在《老子》、《庄子》已经出现,关于“一”与“道”的关系,或曰“一”为“道”,道即“太一”,见于《吕氏春秋》;或曰“道生一”,见于《老子》。或曰先有一后有道,见于高诱和葛洪所说。
强昱博士认为,从战国到西汉,太一是一十分流行的思想主题,惜这些题名“太一”的著作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论是《吕氏春秋》还是《荀子》,都把太一作为万物的起源,并且认为太一不是具体的“有”,而是“至精”或“无”。道家系统的《庄子》与《吕氏春秋》,把道等同于“一”,而儒学系统的《礼记》与《荀子》却没有明确。太一的含义,有不同阶段的变化:以太一为至上神,是阴阳的合体,具体为北斗,诞生于七千年前,这是钱宝琮、冯时的卓识;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们提升了太一的品格,使之突破了有神论的制约,丰富和深化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与理想追求,但太一的原始的至上神之义,在民间依然据有广阔的市场,这是许地山、饶忠颐的至论;战国以来,儒家不同经典,如《文子》、《礼记》、《荀子》等,遵循了太一原有的最高决定力量之义,来说明宇宙本原及礼乐

等社会生活问题的价值基准,这是典籍中反映的情形;《吕氏春秋》的太一论反映了战国末年思想家们兼综儒道,而以道为重的倾向。太一是神话的原型,是一隐喻。由于语言的误读,人们的兴趣不断转移,至上神、北极星、阴阳的合体的初始三位一体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经典中,被各取所需运用。战国以来理性主义精神的高涨,在主流文化传统中神灵被驱逐出了至尊的殿堂,但至尊的太一没有失魂落魄,在民间,在日常生活中,在信仰的广大空间依然拥有雄厚的实力。北极星,是太一的别名。在道教中,太一为中宫大帝,其职责是“含元吐气,流精生一”。老子也因之演变成了“太上老君”、“道德天尊”。道家经典《道藏》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