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王阳明的书院实践与书院
论清代科举考试内容对书
以讲为学、以会为学:明
白鹿洞书院的整体保护
最新热门    
 
尊经书院与近代蜀学的兴起

时间:2009-7-24 13:44:20  来源:不详
无算爵。”这一天由于没有限定饮酒爵数的饮酒礼,大家至醉而止,发生了张孝楷、杨炳烈两个院生酒狂骂坐之事,“一堂愕眙,牌示责之”。第二天,王闿运还为此事郑重发布了一篇教示。紧接着,这一年的十二月十六日,又举行了一次释奠:“与监院诸生释奠,朝食后于讲堂行燕礼,未正乃罢,筋力已觉不支,幸馔羞未备,得少息耳。……已,复集堂上会食,礼成,颇有整肃之观。”践礼的效果很快就表现出来了,《日记》记载:光绪七年二月十五日,“释奠时班甚整肃,礼毕后以羊豕祠三君,监院行礼,待口人,至辰正方至。祠已,出堂点名,诸生威仪济济,殊徵为学之效,余心甚喜。……张生祥龄与杨生锐不和者四年,似是不解之怨,今日置酒修好,尤为大喜。”《日记》里没有说明张、杨修好的原因,但《年谱》里直接指出二人是因为在一起习礼后,关系才发生好转的:“二月十日,大昕,行视学礼,张祥龄子绂与杨锐叔乔不和者四年,同学皆以为不解之怨,释奠后,张、杨置酒修好,府君欣赏,以为足徵为学之效也。”
  《乡饮酒礼》和《燕礼》都出自《仪礼》,王闿运以之教蜀士,不仅达到了劝戒感化的作用,而且预示了后来蜀学发展的某些主要特征,例如,宋育仁提出的“复古改制”说;廖平摒弃以文字分今古文的旧说,创立以礼制平分今古文的学说;吴之英穷三十之力,作《仪礼奭固》《仪礼夷固礼事图》《仪礼奭固礼器图》等,可能早已在书院生活里那一次次威仪济济、整肃庄严的习礼中就开始萌芽了。所以,后来费行简概括评价王闿运在尊经书院的成就和影响时说:“院生日有记,月有课,暇则习礼,若乡饮、投壶之类,三年而彬彬进乎礼乐。其后廖平治《公羊》《榖梁春秋》《小戴记》,戴光治《书》,胡从简治《礼》,刘子雄、岳森通诸经,皆有家法,未尝封于阮氏《经解》,视诂经、南菁、学海之徒曰:‘经解者,盖不可同日语。’蜀学成,还主长沙校经书院。”
  
  三 近代蜀学的兴起
  
  光绪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881年1月22日),王闿运为四川尊经书院撰了一副春联:“考四海而为隽;纬群龙之所经。”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出自左思《蜀都赋》,下联出自班固《幽通赋》,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说,尊经书院这群学生堪称四海之内最卓越的人才,我要用儒家的经典培养和造就他们。王闿运认为这副对联“颇与此书院相称。”由此看来,人才济济,特别是经学人才荟萃是尊经书院的一大特色。前面曾提到,创建尊经书院的一个重要起因就是原有的锦江书院人才造就不广,所以尊经书院建立以后,历任学政都十分注意从中选拔优秀人才。本来“蜀士三万,院额百名”,能进入尊经书院肄业的学生就已经算是蜀士中的佼佼者了,但学政仍然将他们进行筛选排序,挑出其中最出类拔萃的几个学生,重点栽培。这样一来,将会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几个人物纷纷脱颖而出。
  光绪二年三月,张之洞按试眉州(今四川眉山市),正逢苏祠竣工,作《登眉州三苏祠云屿楼》一首,诗中有句云:“共我登楼有众宾,毛生杨生诗清新。范生书画有苏意,蜀才皆是同乡人。”自注:“仁寿学生毛席丰、绵竹学生杨锐、华阳学生范溶,皆高材生,召之从行读书,亲与讲论,使揅经学。”张之洞提到的这三个人都是尊经书院的首批学生,其中“毛席丰”应为“毛瀚丰”之误。杨锐,字叔峤,戊戌六君子之一。范溶,字玉宾,光绪二十年进士,擅长书法绘画,张之洞《创建尊经书院记》的楷书碑文就出自其手。张之洞的这首诗是后来有名的“尊经五少年”的雏形。“尊经五少年”的提法始见于光绪三年正月初六日张之洞致继任学政谭宗浚的信:“蜀才甚盛,一经衡鉴,定入网罗。兹姑就素所欣赏者,略举一隅。”他所举的五少年是杨锐、廖登廷、张祥龄、彭毓嵩、毛瀚丰。其中的廖登廷就是后来被称为“经学最后之壁垒”的廖平。谭宗浚上任后,又将“尊经五少年”的名目扩而广之,写成《尊经书院十六少年歌》,除前面的五少年外,又加入华阳范溶、华阳傅世洵、宜宾邱晋成、乐山张肇文、忠州任国铨、成都周道洽、富顺宋育仁、成都曾培、犍为吴昌基、成都顾印愚、江津戴孟恂等十一人,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构成了二十年后蜀学兴起的中坚力量。
  光绪二十四年(1898),宋育仁出任尊经书院山长,此时正值维新运动如火如荼之际,尊经书院成为四川维新派的一个重要基地。宋育仁、廖平、吴之英等人依托尊经书院,创办蜀学会、蜀学报,以学、会、报一体的方式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与在京的四川籍官员杨锐、骆成骧等遥相呼应,一时间蜀学声势大振。这一时期通常被视为近代蜀学崛起的标志,既然如此,那么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从张之洞、王闿运在尊经书院所施行的经学教育来看,里面没有任何涉及西方思想文化的内容,而变法需要了解西学,这是一个起码的前提。尊经书院学生了解西学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当时的时务书籍与报纸,一是传教士赠阅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