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论占卜与隋唐佛教的结合
《中国礼制史·隋唐五代
關於隋唐長安研究的幾點
魏晋隋唐的坞壁和村
内藤湖南和陈寅恪的“六
2000年隋唐五代史研究概
2003年隋唐五代史研究概
近半个世纪日本研究魏晋
我和隋唐、中亚史研究
论隋唐五代买卖活动及其
最新热门    
 
隋唐行宫制度与宫廷革命

时间:2009-7-24 13:44:27  来源:不详
>  关于隋文帝仁寿四年(604)仁寿宫之变,《隋书》本纪语焉不详:“(秋七月)甲辰,上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宝殿,时年六十四。”但《资治通鉴》对具体过程记载则较为详细:“上寝疾于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皆入阁侍疾,召皇太子入居大宝殿。太子虑上有不讳,须预防拟,手自为书,封出问素。素条录事状以报太子,宫人误送上所,上览而大恚。陈夫人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颜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乃呼柳述、元岩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阁为敕书。杨素闻之,以白太子,矫诏执述、岩,系大理狱;追东官兵士贴上台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令右庶子张衡入寝殿侍疾,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故中外颇有异论。”类似的记载也见于《隋书》陈夫人本传和杨素本传大致是可信的,皆暗示了因突发一场宫廷政变而致隋文帝并非寿终正寝。政变发生的前夕,隋文帝已决定废掉太子杨广,重立庶人杨勇为太子,并命柳述、元岩起草诏书,不意杨广、杨素先发制人,矫诏逮捕柳述、元岩并谋轼了隋文帝,取得宫廷政变的成功。
  相关史料记载,隋文帝“寻令素监营仁寿宫,素遂夷山堙谷,督役严急,作者多死;杨素推荐的宇文恺、封伦则具体负责其事。有学者据此分析道:“可见杨素是仁寿宫的监修者,而由杨素推荐的宇文恺、封伦则实际上负责具体建造事宜,故杨素对仁寿宫的内部情况,是了如指掌。这场宫廷政变中,杨素明显处于有利的位置。同时,柳述始终出身文官系统,不及出身军人的杨素心狠手辣,故杨素能利用柳述、元岩出阁的机会,先下手为强,这也是杨素得胜的另一个关键”;另外,文帝身边虽有近身侍卫,“不过由于他们明白文帝垂危,忠于文帝反会危害他们的生命,故他们只得接受诏令,让东宫侍卫入宫,避免得罪即将即位的杨广。基于杨广是太子的有利条件,成为这次政变不用流血的主因”。这样的分析,应当说基本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仁寿宫之变虽然发生在避暑行宫之中,但整个政变的过程还涉及对京城的控制问题。史载隋文帝于仁寿四年(604)七月“丁未,崩于大宝殿”,“乙卯,发丧”。刘建明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指出“按是月乙未朔,丁未即十三日,乙卯即廿一日,可知文帝死后第八天才公布他的死讯,显然是杨广与杨素利用秘不发丧的数天去作各种部署”。其说甚有道理。其实,秘不发丧以便拖延时间来进行相关部署,往往是宫廷政变者的一贯作法。史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李)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杨广、杨素也是如此,政变之后秘不发丧,是为了让杨素之弟杨约有时间控制京师大兴城的局势:“易留守者,缢杀庶人勇,然后陈兵集众,发高祖凶问。”仁寿宫(九成宫)距京师300余里,帝王出幸,“严跸经旬,非旦暮可至”,沿途需要设停次之所,故而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诏自京师至仁寿宫置行宫12所。仁寿宫与京城有一段不短的距离,政变的消息不易传到京师,这为杨约轻松控制京城局势、确保政变最终成功提供了可能。但这后一步行动计划从部署、实施到汇报结果,都需要一些时间,这正是杨广在隋文帝死后第八天才敢发丧的原因所在。
  
  三、与行宫相关的其他宫廷政变或事件
  
  隋唐时期的行宫制度对宫廷政变的影响,还可从另外几起政治事件中得到反映。
  杨广是通过发动仁寿宫之变、谋害父兄而确定了皇位,但为他始料不及的是,自己同样也是因一场发生在行宫的政变而结束了性命。史载隋之末叶,隋炀帝杨广再度游幸江都宫(在今江苏扬州)之时,看到天下已乱,遂于大业十三年(即恭帝义宁元年,617)“起宫丹阳,将逊位于江左”,不料次年(618)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武贲郎将司马德戡、元礼,监门直阁裴虔,将作少监宇文智及,武勇郎将赵行枢,鹰扬郎将孟景,内史舍人元敏,符玺郎李覆、牛方裕,千牛左右李孝本、弟孝质,直长许弘仁、薛世良,城门郎唐奉义,医正张恺等,以骁果作乱,入犯宫闱。上崩于温室,时年五十。”隋炀帝曾想要徙都丹阳(在今江苏南京)作一个偏安皇帝,但因多行不义,众叛亲离,遂罹祸于发生在江都行宫的宫廷政变,比其父皇还要短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