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
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
“告别革命论”史学批判
唯革命论”史学批判
书房与革命作为quot;历
略论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
中国留学生与辛亥革命后
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共地方
最新热门    
 
革命、保守、改造——19世纪法国农民与政治

时间:2009-7-24 13:45:18  来源:不详
操纵的局面,到60年代不再出现了1863年选举中的政府反对派三倍于1857年,1869年选举中,政府侯选人的选票与反对派的选票为445万比335万从选票上看,第二帝国的大厦已摇摇欲坠。
  参加选举的政治实践有得农民的成熟,70年代后,农民在选举期间谈论政治,谈论共和派,谈论征税和农业贸易保护等问题。他们已经学会把自己的要求与投票选举结合实际一起。70年代来,一位偏僻地区的乡里人说道:"如果魔鬼能给我们修博姆公路,我就投它的票。"(25)由于共和派成功地利用了农民对旧制度的憎恨,向农民宣传王朝复辟意味着农民小私有者地位的丧失,意味着恢复什一税和封建劳役等,70、80年代共和派赢得农民的支持。虽然在1871年7月至1875年的三轮车次补选中,共和派均占多数。1876年2-3月的众议院选举,共和派终于获压倒多数。法国农民超越传统走向现代,完成从保皇派到共和派的转变的时候,共和制才在法国所下了根。
四、 几点启迪
  纵观法国农民介入现代政治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到某些有意义的启迪。农民是前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的社会群体,就其阶级本性和特质而言,具有明显的反资本主义倾向。虽然被封建制度压迫的社会地位,以及实现政治现代化的革命序幕的所造成的大的历史环境和革命氛,能够把农民推向革命,使之作为一支卓有影响的革命角色步入政治舞台,给封建制度以摧枯拉配似的打击,但是农民阶级本身并没有在革命中得到改造。正因为如此,在革命的政治力量摧毁土地贵族的势力这后,在革命中得到发展,在革命后又极力维护其小私有者的地位,坚持小生产方式的小农阶级就成了抗拒现代化的主要社会群体。现代戏化的革命变革,打破了农村中土地贵族与农民阶级之间的均衡之后,没有新的社会链条把农民阶级联系起来,彼此没有关系各自独立的小农生产和缺少自觉意识的小农阶层,恰恰是万能的行政权力和社会权威立足的社会条件和基础。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大革命以后的几十年里,法国资产阶级一直在为建立共和制的现代民主而斗争,共和的曙光虽偶尔闪现,但斗争的结果总是出同与斗争者的意愿相反的专制帝国的根本原因所在。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土地贵族的顽抗势力可以用政治革命的力量来摧毁,而对小农的改造则必需依靠资本主义新的经济力量的冲刷。当小农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还在传统的框架里徘徊的时候,普选权即参政权只能造成这样一种后果,即由于农民对现代戏政治的一无所知,而被别人操纵引入歧途。在1848年的法国,波拿巴正是利用小农对拿破仓的崇拜,小农对行政权力的无条件遵从,以及它们与突然出现的普选权结合而产生的政治力量,打倒了共和国,产生了第二帝国。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为市场经济所改造,传统的农业社会共同体普遍崩溃,小农的社会构成被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和上下流动的社会联系所取代,小土地观念被新的社会思想所削弱,农民本身这才得以改造,他们从传统社会联系所取代,小土地观念被新的社会思想所削弱,农民本身这才得到改造,他们从传统社会影响的庇荫下走出来,与现代社会融合。只有在这里,在农民阶级这一抗拒变迁的落后区域和保守群体都被新的经济和社会的力量所分解之后,建立现代民主制度的社会条件才真正出现,法国政治上大起大落的动荡局面也才结束,法兰西共和制度最终确立。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排除了土地贵族的障碍之后,政治现代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改造传统农民,农民问题解决的快慢,直接关系到现代民主政治建立的顺利与否,而解决农民问题最基本的途径,不是政治的暴力手段,而是经济的自然力量,和社会总体环境的进步与发展。


注:
(1) 王养冲:《阿·索布尔,法国大革命史论丛》,华东师大出版社1984年第26页。
(2)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66页。
(3)(4)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65、67页。
(5)索布尔:《法国大革命史》,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34页。
(6)托克维尔,前引书,第161页。
(7)托克维尔,前引书第161页。
(8)塞缪尔·享丁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286页。
(9)勒费费尔:《法国革命史》,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113页。
(10)马克思:《从巴黎到伯尔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第561页。
(11)(12)弗尔南德·布罗代尔、顾内斯特·拉布鲁斯:《法国经济与社会史》(F·Braudel et E@Labrousse, Histoire Economiqe\ure et Sociale&nb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