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欧洲历史格局变迁和欧盟
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
对欧洲扩张历史的再思考
最新热门    
 
历史过程中的历史:以南朝为中心看南北朝时期学术的走向及其意义

时间:2009-7-24 13:46:17  来源:不详
者本,圣哲之远教;本立化成,教学之为贵。故诏以三德,崇以四术,用能纳诸义方,致之轨度。盛王祖世,咸必由之。永初受命,宪章弘远,将陶钧庶品,混一殊风。有诏典司,大启庠序,而频沟屯夷,未及修建。永瞻前猷,思敷鸿烈,今方隅乂宁,戎夏慕响,广训胄子,实维时务。便可式遵成规,阐扬景业。”(《宋书?文帝本纪》)

又同年十二月丙申,宋文帝有诏曰:“胄子始集,学业方兴。自微言泯绝,逝将千祀,感事思人,意有慨然。奉圣之胤,可速议继袭。于先庙地,特为营造,依旧给祠置令,四时飨祀。阙里往经寇乱,黉校残毁,并下鲁郡修复学舍,采召生徒。昔之贤哲及一介之善,犹或卫其丘垄,禁其刍牧,况尼父德表生民,功被百代,而坟茔荒芜,荆棘弗翦。可蠲墓侧数户,以掌洒扫。”而且,鲁郡上民孔景等五户居近孔子墓侧,蠲其课役,供给洒扫,并种松柏六百株(同上)。

元嘉二十三年冬十月,宋文帝有诏曰:“痒序兴立累载,胄子肄业有成。近亲策试,

睹济济之美,缅想洙、泗,永怀在昔。诸生答问,多可采览。教授之官,并宜沾赉。”

赐帛各有差(同上)。

宋孝武帝大明五年八月,有诏曰:“今息警夷嶂,恬波河渚,栈山航海,向风慕义,化民成俗,兹时笃矣。来岁可修葺庠序,旌延国胄。”(《宋书?孝武帝本纪》)

此外,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四月,皇太子讲《孝经》通,释奠国子学,如晋故事。

前废帝为太子时,于大明四年讲《孝经》于崇正殿(《宋书?前废帝本纪》)。

在另一方面,根据《宋书》的记载,当时经学的传学人物也还是不少的。事有详略,各有所专。比如:

臧焘“少好学,善《三礼》”(列传第十五),又傅隆“归老在家,手不释卷,博学多通,特精《三礼》”(同上)。

张敷,风韵端雅,好玄言,善属文。当初,其父张邵使与南阳宗少文谈《周易》的《系辞》、《象传》,往复数番,少文每欲屈,握麈尾叹曰:“吾道东矣。”于是名价日重(列传第六)。

裴松之,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坟籍,立身简素(列传第二十四)。

何承天,聪明博学,故承天幼渐训议,儒史百家,莫不该览。隆安十九年,立国子学,以本官领国子博士。皇太子讲《孝经》,承天与中庶子颜延之同为执经。先是,《礼论》有八百卷,承天删减并合,以类相从,凡为三百卷(列传第二十四)。

谢庄,年七岁,能属文,通《论语》。曾分左氏《经传》,随国立篇,制木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离之则州别郡殊,合之则宇内为一(列传第四十五)。

雷次宗,少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笃志好学,尤明《三礼》、《毛诗》,隐退不交世务。戴颙,乃述庄周大旨,著《逍遥论》,注《礼记?中庸》篇。孔淳之弟默之,通儒学,注《谷梁春秋》(《宋书?隐逸列传》)。

周续之,豫章太守范宁于郡立学,招集生徒,远方至者甚众,周续之年十二,受业范宁门下。居学数年,续之通《五经》并《纬候》,名冠同门,号曰“颜子”。既而闲居读《老》、《易》,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时彭城刘遗民遁迹庐山,陶渊明亦不应征命,被称为“寻阳三隐。”宋武帝为其开馆于东郭外,使其招集生徒。武帝乘舆降幸,并见诸生,问续之《礼记》“傲不可长”、“与我九龄”、“射于矍圃”三义,辨析精奥,称为该通。续之通《毛诗》六义及《礼论》、《公羊传》,皆传于世(《宋书?隐逸列传》)。

关康之,顾悦之难王弼《易》义四十余条,康之申王难顾,远有情理;又为《毛诗义》,经籍疑滞,多所论释。尝就沙门支僧纳学,妙尽其能(《宋书?隐逸列传》)。

还有就是一些好佛老之学的人物,虽不成为主流,却是当时学术界的一个特色:

沈道虔,少仁爱,好《老》、《易》(《宋书?隐逸列传》)。

杜慧度,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宋书?良吏列传》)。

张淹,素礼佛,为东阳太守时,逼郡吏烧臂照佛,百姓有罪,使礼佛赎刑,动至数千拜(《宋书》列传第六)。

羊欣,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宋书》列传第二十二)。

沈演之,折节好学,读《老子》日百遍,以义理业尚知名(《宋书》列传第二十三)。

《宋书》的作者沈约在评论南朝刘宋时期的国学状况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