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欧洲历史格局变迁和欧盟
中国曾这样收复台湾——
统一新罗在东亚世界中的
自然环境·地缘政治·新
论秦汉统一的地理基础
古代中国“国家统一”的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与
论张学良的国家统一观
建筑与陈列的和谐统一—
第26课  革命统一战线的
最新热门    
 
倾向统一不是《南史》与《北史》的主题

时间:2009-7-24 13:46:24  来源:不详


10年前,一篇回忆文章讲,毛泽东曾“特别提到李延寿写的《南史》和《北史》比较好,说他倾向统一。”[①]这之后,涉及李延寿《南史》和《北史》的论著,几乎都称赞李延寿的南、北二史“完全继承”并推进了其父李大师倾向统一的思想。笔者曾确表示过:“李延寿并没有很好地完成其父李大师‘以备南北’的著述宗旨。”[②]由于参加的是集体项目,限于体例、篇幅,未能展开论述。1986年、1987年又相继有文章、出版物论述李延寿的南北统一观、李延寿在其父开辟的学术道路上前进的业绩――《南史》和《北史》。这些论作言南、北二史倾向统一的思想,主要论点归结起来大致有三方面,一是对民族关系的看;二是对南、北之间战争的处理;三是南、北二史的“互相贯通”,虽为二书,实则已合二为一。[③]本文即由此入手,对《南史》、《北史》重新作一番考察。



遍查史籍,并没有关于李延寿本人谈《南史》、《北史》的修撰是倾向统一之类的记载。人们为了说明李延寿的南、北二史倾向统一,无一例外地都要引录《北史·序传》中的这段文字:


大师少有著述之志,常以、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将拟《吴越春秋》,编年以备南北。


这段叙述表明的,仅仅是李大师倾向统一的思想。论者则多以其为李延寿修撰南、北二史的唯一背景,既未从中认真分析李大师著述之志的核心和他那超人的史识,又没有考察这一思想是否只对李延寿一人产生影响,结果造成人们对南、北二史修撰目的的不同认识。

李大师是经历过南、北分裂到隋、初两度统一的人,饱受了南北对峙、互为敌国所带来的灾祸和苦楚,因而热切地希望统一、安定。统一的隋政权的建立,使他能够用统一的观点去看待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因而也必然对反映割据政权的史学著作感到不满意。李大师考察了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史学著作之后,认为它们存在的通病主要有两点:一是南北相互仇视,即所谓“南书谓北书为‘索虏’,北书指南书为‘岛夷’”。具体所指,即沈约《宋书》立《索虏传》、萧子显《南齐书》立《魏虏传》叙拓拔魏史事,魏收《魏书》立《岛夷传》记南朝桓玄、刘裕、萧道成、萧衍等史事。二是由于这类历史著作都以某一政权为中心,因而“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加之偏见、避讳,“亦往往失实”。同是在统一的隋政权之下,李大师的这一见解却不为其他史学家所具有。无论是魏澹、王劭,还是牛弘、姚察、李德林,谁也没有站到李大师的高度,提出过这样的卓识!即使在唐高祖武德(618-626)年间,也未见有哪一个史学家具有这样的史识。在这一点上,李大师超越了同时代所有的史学家。在统一隋政权建立后萌生的这一著述之志,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方才获得机会,开始准备修撰。

为了“改正”原有各史存在的上述弊端,实践自己的史学主张,李大师制定了明确的著述方针,即“将拟《吴越春秋》,编年以备南北”。这12个字,既鲜明地表现了他倾向统一的思想,又明白地确定了他进行编纂的方法和体裁。《吴越春秋》是东汉赵晔以自己观点为主编纂的一部抄撮、整理之作,李大师“拟《吴越春秋》”就是要以自己倾向统一思想为主干,借用已有史籍的史料改写南北朝史。可以看出,李大师的着眼点在改变史书的观念上,并不着重史料的重新搜求、考辨。“编年以备南北”,应当注意的是“备”这个字,它强调完整、完备,即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的完整性,就是说,用编年体将南北朝史完完整整地具于一书。这一点,是李大师著述之志的核心所在!当时,史书体裁是断代编年、纪传二体“角力争先”的局面。将南北朝史完整地具于一书,要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