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欧洲历史格局变迁和欧盟
中国曾这样收复台湾——
统一新罗在东亚世界中的
自然环境·地缘政治·新
论秦汉统一的地理基础
古代中国“国家统一”的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与
论张学良的国家统一观
建筑与陈列的和谐统一—
第26课  革命统一战线的
最新热门    
 
倾向统一不是《南史》与《北史》的主题

时间:2009-7-24 13:46:24  来源:不详
简,抄写易成”和“删去芜词,专叙实事”[⑧]这两点上。

关于“卷帙稍简,抄写易成”。南、北二史成书之前,南、北八书即《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都未广泛流行。这是因为雕版印刷尚未出现和推广,只能手抄。南、北二史修成之后,也是如此。唐穆宗长庆三年(823),殷侑建议设立三史、三传科以后,《南史》、《北史》被列为入仕科考的项目之一,并且只要求习《南史》者通宋、齐二史之《志》,习《北史》者通魏、隋二史之《志》,加之南、北二史份量小、易抄写,便于传习,因而有取代南、北八书的趋势,以致《隋书》(因有十志)之外,其余七书到北宋时亦已残缺,而“天下多有其书”即《南史》和《北史》。

关于“删去芜词,专叙实事”。比较南、北二史和南、北八书的论著很多,可以引为参考。“删去芜词,专叙实事”的评价,与李延寿编缀南、北二史的具体方法,大致吻合。李延寿的方法,主要之点是:1.“连缀改定”。2.“鸠聚遗逸”。3.“除其冗长”。三点之中,“连缀”又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分别“连缀”南、北八书的过程中,发现谬误、疏漏,即进行“改定”。李延寿所作的“改定”,又是以其“鸠聚遗逸”、“除其冗长”为前提和基本内容的,从而做到“叙实事”。下面,分别简要说明李延寿的主要方法。

其一,“连缀改定”。本纪部分,即《北史·序传》所说,“以次连缀之”。“改定”的地方,主要在政权更替或几个政权并存处,着重改正其自我回护、彼此诋毁之点。南朝4史,在政权更替之际,东晋、宋、齐、梁的末代皇帝都是被新建政权帝王所杀害,而宋、南齐、梁、陈4史全无杀害的记录,《南史》则直书其事。《魏书》对北魏数帝被凶杀,一概回避,如昭成帝什翼犍被皇子寔君所杀、道武帝拓跋珪为河清王绍所杀于天安殿、太武帝拓跋焘被中常侍宗爱刺于永安宫等等,书中都无记载。不能全面反映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以后的历史,是其最大的曲笔。《魏书》只承认东魏,不承认西魏,因而对西魏极力诋毁乃至完全抹杀。《北史》则据事直书,进行“改定”。列传部分,主要是将分散在各史中的相关人物、相关史事“连缀”起来,构成其书中的家传和类传。李延寿进行的“改定”,也多在因回护而造成的曲笔处。比较《梁书·临川王宏传》与《南史·临川靖惠王宏传》,连对南、北二史基本持否定态度的王鸣盛也不得不承认,关于萧宏诸事,“《南史》为得其实。姚思廉父子或与之有连为隐讳”[⑨]。

其二,“鸠聚遗逸”。当时,在南、北八书之外,尚存大量纪传、编年和杂史等类的著述,仅见于《隋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的这三类史著就有1000余卷,这大概就是李延寿所说“更勘杂史于正史所无者一千余卷,皆以编入”。赵翼曾指出,“《南史》增《梁书》事迹最多”,并列举所增“有关于人之善恶、事之成败者”20多处及“有补于《梁书》者”附传26人[⑩]。整个《南史》增补的专传和附传,数量是不小的,类传中补充的人物最多,立专传的有9人:《循吏传》的甄法崇、王洪范、郭祖深,《文学传》的纪少瑜,《隐逸传》的渔父,《恩倖传》的茹法珍、周石珍、陆验、孔范。类传中的附传,增补则更多。《北史》最重要的增补是根据魏澹《后魏书》补充了西魏文帝、废帝、恭帝三纪及三帝后妃传。对魏入关的宗室也增补了不少史事,同时补写了梁览、雷绍、毛遐、乙弗朗、房谟、魏长贤、魏季景等专传。至于增加附传或在原来纪、传中补充史实之处,也为数不少。《北齐书》揭露帝王残暴荒淫在五代史中已经很突出了,但比起《北史·显祖文宣帝纪》仍然逊色不少。所以王鸣盛说:“观《北史》高洋纪,其穷凶极恶,赖《北史》得著,此李延寿之功。”[11]李延寿“鸠聚遗逸”,有的论作则将其增补南北交往之事较多这一点,与其删除南北交兵事联系起来,力图说明《南史》、《北史》“完全继承”和“大大推进”了李大师的倾向统一的思想。首先,从赵翼辑录的“南北朝通好以使命为重”一目来看,当时的“南北通好”并不出于什么倾向统一之类的原因,而恰恰相反,在于使者的“妙选”上,“藉使命增国之光”,注重的是使臣“能为国家折冲樽俎之间,使邻国不敢轻视”。[12]赵翼辑录,系出南、北八书。李延寿作了一些“改定”,有的“改定”还相当大。《北史·李平附李谐传》较之《魏书·李平附李谐传》,增补了北魏与梁通好之事:“梁使每入,邺下为之倾动,贵胜子弟盛饰聚观,礼赠优渥,馆门成市”,“魏使至梁,亦如梁使至魏,梁武帝以谈说,甚相爱重”。通使本身并不表明倾向统一,北齐时尚指南朝为“岛夷”(如魏收),北魏与南朝通使又怎么能说明是倾向统一!李延寿增补这类史事,恐怕应当解释为其“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