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代的女权
汉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
汉代执法思想中的理性因
汉代北部、西南部边郡经
汉代夫妻关系研究
汉代的家学
汉代民间的西王母崇拜
汉代的“发兵”制度
战国君主论探析
从《二年律令》的性质看
最新热门    
 
汉代君主研习儒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历史效应(一)

时间:2009-7-24 13:46:33  来源:不详
。楼望习严氏《春秋》,亦奉召“入讲省内”〔40〕。章帝既位后,尤喜《古文尚书》和《左传》,诏贾逵入讲北宫、南宫,建初元年又召魏应、召训讲于禁中,校尉桓郁亦继传父业,入授章帝。和帝即位,富于春秋,桓郁“复入侍讲”,又有张蕃“以郎侍讲”,郎中包福“亦以《论语》入授和帝”〔41〕。安帝、顺帝时,有儒臣桓焉“以经授二帝”,桓、灵帝时侍讲之臣有刘宽、张济、黄琼、桓麟、杨秉、杨赐等。东汉侍讲,视为宫廷中大事,故有注籍记载之制〔42〕,作为君主活动的档案传之后世。

 

就两汉帝学内涵而论,主要集中在今文经的三大经典——《春秋》、《尚书》、《诗》以及《论语》、《孝经》上。《春秋》“约其文辞而旨博”,一方面包含有丰富的政治借鉴,“夫《春秋》之为也,道往而知来者也”〔43〕。另一方面,蕴含着孔子“正名分、寓褒贬、明善恶”的“微言大义”,故兼有政治、道德方面的实用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司马迁尤其高度评价了《春秋》学的政治价值,“拨乱世而返诸正莫近于《春秋》,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44〕。武帝尊崇儒经,一开始就把《公羊春秋》推到五经之首的地位。这一方面是因为武帝当年竞争太子之位时,《公羊传》的“君子大居正”原则保证了武帝的继嗣权〔45〕;另一方面,董仲舒关于《公羊春秋》“三科九旨”和治国之道的阐发,也迎合了武帝改革西汉政制的需要。所以武帝不仅自己酷爱《公羊传》,而且“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兴”。迄于两汉,《公羊》一直处于《春秋》帝学的正宗。如殊所论,“考西汉以来,《春秋》学以公羊学为最盛”〔46〕。到宣帝时,《谷梁春秋》受到重视,主要原因是为了利用其礼治倾向以缓解武帝末年加剧的社会矛盾。

两汉帝王学的另一重要经籍是《尚书》。《尚书》是尧舜禹和三代的政事事典,圣王治国的嘉言懿行尽在其中。汉儒孔安国极力推崇,“先君孔子,讨论《@③》、《典》,举其足以垂世立教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举而行”〔47〕。武帝、宣帝、元帝等皆习《尚书》。东汉时《尚书》在帝学中上升到五经之首。刘秀曾在长安太学习《尚书》,“略通大义”。明帝立为太子后师事桓荣学《尚书》九载。肃宗立,“降意儒术,特好《古文尚书》”。桓荣祖孙三代先后分别为光武、昭帝、章帝、和帝、安帝、顺帝讲授《尚书》、《欧阳尚书》。东汉诏令亦多引《尚书》,这反映了东汉帝王之学更注重通经致用的学风。

《诗》中包容了周代历史、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大量资料,先秦儒家以《诗》言志。自《孟子》始,常推《诗》意以立论,并开创征引《诗》为文的格式。《诗》学除在政务中发言立论缘饰吏事外,又有道德教育的功能。贾谊认为,太傅为天子称诗,可以“广显道德,以驯明其志”〔48〕。武帝爱好文学,故习《诗》,并命昭帝刘弗陵习之。元帝柔仁好儒,以《诗》教的“温柔敦厚”精神施政。东汉君主习《诗》者少,光武时郅恽曾授皇太子《韩诗》,《韩诗》特点是“引《诗》以证事,非引事以明《诗》”〔49〕,重在义理,反映了东汉帝王之学意趣与西汉的差异。

五经中的《礼》、《易》,在汉代帝王之学中地位较低,故太子师傅之任无治《礼》《易》名家者。东汉有所改观,有明帝时张兴以《易》学拜太子少傅。究其原因,汉今文学的《礼》乃《仪礼》,其实用价值不高,又皆繁文缛节,很难引起君主研习的兴趣。《易》学长于权变,阴阳灾异思潮多引《易》发挥,在汉代政治舞台上颇活跃,但文义深奥,学习难度大,效用亦不若后来兴起的谶纬之学来得直接,故亦遭君主冷遇。

  《论语》、《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