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代的女权
汉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
汉代执法思想中的理性因
汉代北部、西南部边郡经
汉代夫妻关系研究
汉代的家学
汉代民间的西王母崇拜
汉代的“发兵”制度
战国君主论探析
从《二年律令》的性质看
最新热门    
 
汉代君主研习儒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历史效应(一)

时间:2009-7-24 13:46:33  来源:不详
经》在汉代不属五经之列,但地位和影响不亚于五经。匡衡认为:“《论语》《孝经》,圣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50〕。西汉末年有“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之说〔51〕,认为《孝经》等都是孔子为后世帝王取法而预言的法典。东汉赵岐以为,“《论语》者,五经之guǎn@④xiá@⑤,六艺之喉衿也”〔52〕。汉代帝王之学推重德教,又主张“以孝治天下”,所以为君主必读之书。君主幼年以此入门,长而习五经,成为惯制。

纵观两汉帝学内涵的推移,大体决定了汉代儒学内部诸经典和学派的盛衰浮沉,两者内在联系的探索,将有助于总结汉代儒学变迁的规律,笔者将另文述之。

两汉时期形成的以儒学为内容的君主教育传统,其文化效应是多方面的。

首先,君主习经传统进一步巩固了儒学独尊的地位,推动了儒学社会化的进程。自武帝以来,汉代历朝君主皆自幼读经,临政治国之际犹延师讲论不辍,这在封建时代无疑是最有号召力的事实,它成为尊崇儒学系列措施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正如牟宗三所论,汉君主“以经学通朝野上下之志,立时代风尚之纲准,故能成一代之规模”〔53〕。

  与此相应,汉代诸侯王、外戚等贵族集团也亦步亦趋,以习儒读经为时务。如王式为昌邑王师,“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54〕。定陶王刘欣入朝,“上令诵《诗》,通习,能说”〔55〕。光武时沛王刘辅“好经书”,善说《素氏易》、《孝经》、《论语传》及图谶,作《五经说》〔56〕。成帝时,“上诸舅皆修经书”〔57〕。明帝时“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侯,置五经师”〔58〕。

君主向学习经传统,又必然衍生出尊崇经师风气,进一步提高了儒师地位。按照儒家传统,“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59〕。元帝诏书称:“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60〕为了表彰帝王之师“授道帷幄”的“师范之功”,成帝时“敬重师傅,张禹、郑宽中皆以师赐爵关内侯”〔61〕。张禹以天子师,“国家每有大政,必与定议”〔62〕。西汉形成“人主师当为宰相”的惯例,首开其例者是蔡义以昭帝师为丞相,此后有韦贤、韦玄成父子、匡衡、张禹、贡禹、孔光等皆备受尊崇,位极人臣。东汉明帝对经师桓荣“尊以师礼,甚见亲重”,“荣疾病,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及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63〕,可谓君主尊师的典范。

在汉代君主身体力行的示范带动下,以儒学取士“劝以官禄”为诱导,社会上攻读儒经蔚然成风。如西汉公孙弘少为狱吏,“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64〕;眭弘“少时好侠,斗鸡走马,长乃变节从羸公受春秋”〔65〕。郑玄,“自游学,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人”〔66〕,甚至丧乱颠沛之中依然习儒授学不废。东汉宫廷之中,甚至“自期门羽林之士,悉通《孝经》章句”〔67〕。史称“其服儒衣,称先王,游庠序,聚黉塾者,盖布之于邦域矣……所谈者仁义,所传者圣法也。故人识君臣父子之纲,家知违邪归正之路”〔68〕。儒家文化家喻户晓,获得了空前地普及,纲常伦理深入人心,儒家思想及其价值成为汉代社会的时代精神。

其次,君主习儒读经传统,提高了紧高统治者的政治文化素养,塑造了汉代君主的文化形象,为皇权规范儒家学术、参与儒学事务、实施意识形态管理作了必需的知识准备,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多年研习论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