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契丹族的历史记忆——以
《代歌》、《代记》和北
《史记·封禅书》所记秦
《史通》研究五十年
读中译本《西域考古图记
《史记》与中国文明
《史记》所见“胡”与“
《史记》卷二二《汉兴以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
读《史记·扁鹊列传》札
最新热门    
 
《史记》与中国史学的实录传统

时间:2009-7-24 13:47:37  来源:不详
贾传》,则见其哀郢怀沙过 湘投书之状,读《庄周》、《鲁仲连传》,则见其guāng@①洋倜傥之状,读《韩 信》、《李广传》则见其拔帜射雕之状,读《游侠》、《刺客传》,则见其喜剑好博倚 柱箕踞之状,读《酷吏》、《滑稽传》,则见其鹰击毛挚摇头大笑之状,读《原》、《 陵》、《春》、《孟》四君传,则见其弹铗负@②执辔蹑珠之状,余不暇枚举,然若此 者何哉?盖各因其人之行事而添颊上三毫也。故刘向、杨雄称之为实录(熊士鹏:《鹄山 小隐文集》,卷二十四,《释言》)。
  他所举的都是《史记》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列传,表明司马迁写人能够“各因其人之 行事而添颊上三毫”,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选择突出的事件或细节把他们的性格特 征描写出来,使人物生动而传神,读者在阅读时自然会产生如在目前的感受。明清以来 此类评述多有,但还没有人把《史记》这种生动传神的风格归结为“实录”。实际上, 这可以说是《史记》“实录”风格在文字表述上的鲜明特点,也是历代史家赞叹不已、 追慕不已的一个目标,是史书实录风格的较高要求。

  总之,在漫长的史学发展历程中,人们从各个方面探讨了《史记》实录的表述特征和 精神实质,丰富了中国史学传统的内涵。在此过程中,《史记》实录精神影响着后代史 家和史著,在中国史学传统的形成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白寿彝先生说:“司马迁《 史记》一书在中国史学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司马迁成为笼罩整个中国封建时代的 史学大师。”[11]不仅如此,直到今天,司马迁和他的《史记》仍然启发着我们的历史 研究和历史撰述。过去的史家难免受时代条件和认识水平的局限,但他们始终坚持以实 录求真反对虚妄矫饰。从班固对《史记》实录精神的确认到今天,我们对它的认识应该 更加丰富和深刻。近年来出现的怀疑历史真实性的思潮,只是实录传统发展长河中的一 个小小的回旋,这样的回旋以后还会有,但我们坚信只要紧紧把握司马迁以来的实录精 神,它仍将推动中国史学不断向着寻求真理、走近真理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88.
  [2]白寿彝.司马迁与班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63,(3).
  [3]何焯.义门读书记(上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7.
  [4]罗炳良.从宋代义理史学到清代实证史学的转变[J].史学月刊,2003,(2).
  [5]顾颉刚,等.古史辨(第七册)[M].北京:开明书店,1941.47-48.
  [6]杨燕起.《史记》的学术成就[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60-63.
  [7]顾颉刚,等.古史辨(第六册)[M].北京:开明书店,1938.441.
  [8]李大钊.史学要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79.
  [9]易宁,易平.《史记》“实录”新探[J].史学史研究,1995,(4).
  [10]吴缜.新唐书纠谬(序)[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1]白寿彝史学论集(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88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