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1992年以来“红卫兵”研
1905年前后的科举废止、
1905:终结的一年
“双百”方针1957年被中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
建国初期的政府与私营工
钱穆与科学史学之离合关
试论19世纪中期清朝军队
1962:中国对外政策“左
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政权
最新热门    
 
1983年清史研究综述

时间:2009-7-24 13:48:11  来源:不详
图尔浑台吉曾在外交上和军事上同沙皇俄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作者还通过查阅蒙文老档,纠正了一些外国学者关于巴图尔浑台吉同清朝政府从未发生任何联系的论断,肯定了巴图尔浑台吉曾多次遣使入贡,“与清朝中央政府建立了正式的臣属关系”。吴洁生在《清初西北回民大起义史实考略》(《社会科学》[甘肃]1983年第l期),对清初一些重要的回民起义的史实进行了考证,纠正许多史籍记载的错误。李风珍的《试论罗卜藏丹津叛乱与西藏》(《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指出罗卜藏丹津拥立六世达赖喇嘛,并勾结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兴兵侵扰西藏。清廷派人入藏,调动藏军,协力进剿罗卜藏丹津叛乱,从而使西北地区社会稳定,生产得以发展。张羽新的《清朝统一新疆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第l期),认为1755至1759年,清政府彻底统一了新疆,为了发展社会经济,采取安定人民生活、减轻人民负担、招民屯垦、扩大茶马贸易等措施。蔡家艺的《十八世纪中叶准噶尔同中原地区的贸易往来略述》(《清史论丛》第4辑),认为准噶尔同内地各族人民的贸易联系始于巴图尔珲台吉时期,发展于僧格、噶尔丹和策妄阿拉布坦时期,繁荣于噶尔丹策零及其子时期。当时贸易分“官市”和“私市”,这种贸易促进了准噶尔和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其影响是深刻的。马大正的《土尔扈特蒙古东返人户数考析》(《历史档案》1983年第l期)指出,根据七十一《西域闻见录》的记载,东返户数是四十六万余户,而乾隆的《忧恤土尔扈特部众记》则说是三万三千余户,详细考证下来。前者不可靠,后者比较接近实际。
  西南与西藏地区。张捷夫的《刘洪度事件的性质及其教训》(《清史研究通讯》1983年第3期),认为清朝实行改土归流是进步的,雍正二年(1724年)云南镇沅土府发生土目聚众杀死流官知府刘洪度的事件,是土司残余势力反对改土归流的报复行为。杨许浩的《简析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西藏研究》1983年第2期),认为西藏佛教的兴起与新兴的统治阶级总是互相依赖、互为一体的。顾效荣的《清代设置驻藏大臣简述》(《西藏研究》1983年第4期),指出驻藏大臣是清廷派遣的官员,会同西藏地方官吏,管理西藏所有军政事务。清代设置驻藏大臣,对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安定西藏地方,促进西藏社会发展等均起很大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台湾问题

  潘君祥的《郑成功时期的移民和台湾垦治》(《社会科学》[上海]1983年第6期),认为郑成功为了开发台湾,移大陆人民到台湾进行垦治,取得很大成绩。而清代由于统治阶级对台湾的错误认识,限制移民。致使台湾的垦治未得迅速发展。李尚英的《康熙统一台湾的历史作用》(《学习与思考》1983年第5期),认为康熙统一台湾是大势所趋,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维护了祖国的独立和安宁,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王政尧的《略论康熙统一台湾及其影响》(《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认为康熙能够统一台湾,首先取决于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用,终于以和平方式使台湾回归祖国,从而使得台湾与大陆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加强,台湾的经济也有了新的发展。陈在正的《论康熙统一台湾的贡献》(《光明日报》1983年6月29日),认为康熙和平统一台湾能收到效果,这是与康熙长期实行“招抚’,工作分不开的。文章指出,从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说康熙是郑成功事业的继承者,都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纪念。林仁川、王蒲华的《清代福建人口向台湾的流动》(《历史研究》1983年第2期),指出福建人口移居台湾,有清一代达到高潮,他们甘冒犯禁,历尽艰险东渡台湾,对开发台湾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六、人物研究

  1983年在清代人物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阎崇年的《努尔哈赤传》(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和孙文良、李治亭的《清太宗全传》(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就是比较重要的成果。《努尔哈赤传》对努尔哈赤的生平作了较详尽的叙述,充分肯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促使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加强满汉文化交流,提高满族经济和文化水平方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