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試論唐後期中央長官的上
傳統家族試論(3)
傳統家族試論(2)
傳統家族試論(1)
论晚清轮船招商局的对外
最新热门    
 
試論招商局創立與清代漕糧海運的關係

时间:2009-7-24 13:48:13  来源:不详
烈反對成立輪船招商局,並聲稱沙船主不肯相讓,不難看出,所謂的沙船不足之類的問題根本就不存在。由於何璟的反對一針見血,李鴻章極爲惱火,適逢何璟丁憂離職,由李鴻章舊部張樹聲兼署兩江。十一月十一日,李鴻章親自給張樹聲寫信:“與閣下從事近二十年,幾見鄙人毅然必行之事,毫無把握,又幾見毅然必行之事,阻於浮議者乎?”明確表示,倡辦華商輪船爲目前漕糧海運尚小,更主要的是爲中國數千年國體、商情、財源、兵勢“開拓地步”[29]。張樹聲回信予以支援,不僅同意撥給蘇漕10萬石,還決定將江北漕糧10萬石也一併撥歸招商局,這才解決了兩江的阻力[30]。對於這一點,李鴻章事後還念念不忘:招商局運漕已有成議,但幾爲所阻,“幸浙省欣允,振軒制軍(張樹聲)幡然解悟,或爲官造輪船開此先路耳”[31]。

十二月十六日,“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32]。出於對招商局的扶植,李鴻章將輪運比例“初定沙八輪二,旋改沙六輪四”[33];光緒三年(1877年)又奏准“嗣後蘇浙海運漕米,須分四五成撥給招商局輪船承運,不得短少”[34];二十六年(1900年)後,沙船無力承擔海運,漕糧全部劃歸招商局。此外,招商局還多次承擔賑糧運輸工作,這與漕糧海運具有相似的性質,同樣有利於招商局的發展。有人曾評價李鴻章與招商局的關係:“李氏對招商局之創始,固極費心思,而于其成立後之維護扶植,更各方設法,無微不至。當時之收買旗昌輪船與航行南洋、日本等處,實爲我國航業上之光榮史績,本期逐漸發展,以抵制外人而保主權之完整,孰意後日之招商局竟腐敗不堪,吾人實無以對李文忠公於地下也。”[35]當爲卓見。

綜上所述,招商局之成立,主要是李鴻章等人借福州船政局討論契機而推動成立,應當納入洋務運動的整體戰略的考慮範疇,它並非專門爲解決漕糧海運船隻的危機。正如事後李鴻章所宣稱的那樣,創辦招商局“實爲開辦洋務四十年來最得手文字,兄創辦之始即借運漕爲詞,各國無不折服,謂中國第一好事”[36]。在相當程度上,漕糧海運不過是洋務派官員手中的一種輿論工具,當然,也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兩者的關係不可本末倒置。

三、招商局成立初期沙船並非不敷

招商局是否爲漕糧海運而設?對這個問題的分析,還可以通過招商局成立初期的運漕格局來尋找答案。時人曾言,沙船、衛船等傳統木帆船最初專裝豆餅等貨,不願裝運漕米,“誠以販運之利,厚于漕米之水腳”。以後輪船暢行,兼載豆餅,沙船失業,“屢求多裝漕米”[37]。也就是說,漕糧海運雖然因招商局的創設而受益,但它卻是以輪船對沙船等傳統木帆船業生存空間的擠壓爲前提。

自招商局輪船參與運漕活動以來,沙船等傳統木帆船動載能力過剩的問題就開始凸顯,雙方的矛盾白熱化。輪船與沙船矛盾的激化,主要體現在爭奪對江浙兩省漕糧的運輸。有人做過這樣的描述:上海沙船,“盛時皆不願裝載糧米,及其衰也,則爭先恐後,惟恐封船委員之挑剔矣”[38]。即如在招商局首次參加漕糧海運後,江浙沙甯船號商郁森盛等人即稟請,木帆船生計日蹙,惟存漕糧海運一線希望,要求朝廷能每年定量撥給漕糧100萬石承運。江蘇巡撫張樹聲認爲,十二年的漕糧海運,江浙兩省共撥招商局運輸17萬石,其餘91萬石漕糧,計用沙船312號,寧船125號,東衛等船94號。因在滬停泊待裝之木帆船甚多,是以米數較前均減二、三成受裝,約計各船尚可添裝米7萬余石。此外還有未經派裝之船140餘號,約可裝米20萬石。本年江浙兩省共有海運漕糧110余萬石,應先盡沙船和寧船裝載[39]。

在李鴻章的支援下,招商局迅速進行反擊。朱其昂、盛宣懷、廷樞和徐潤4人通過蘇松太道沈秉成向張樹聲請願,指出本年不但不能壓縮輪運數額,反應加增。他們表示,雖然沙寧等船困苦凋敝,“恃運漕爲養命之源”,但招商局創辦伊始,也以運漕爲立腳之基。本年江蘇漕糧,連同採辦、抵征米共65萬石,應仍按“沙八輪二”的比例,即由沙寧船分運米52萬石,輪船運米13萬余石。也就是說,江蘇應該較去年多派撥3萬石[40]。

考慮到江北此次滬局所封雇沙船,堅固具攬者約可裝米64萬石,“即使將正漕全數派裝,亦已有盈無絀”,署布政使應寶時、糧道英樸等人經過議商,決定沙衛等船將運載量一律折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