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再论戊戌维新的历史意义
论《走马楼吴简·竹简》
再论唐代的客户一一关于
再论晚唐五代的“地子”
再论金代的忠孝军
再论夏王朝前夕的社会形
论《二年律令》所见对官
再论郭店简《六德》“为
再论“五行”与“聖智”
再论《文子》与《淮南子
最新热门    
 
再论《元史·刑法志》的史源-从《经世大典·宪典》一篇佚文谈起

时间:2009-7-24 13:48:18  来源:不详
[20]苏天爵也对此有所暗示,在上书请求续编《大元通制》时,他曾说:“然自延祐至今,又几二十年矣。”[21]而现存《通制条格》标明时间最晚者,确实也没有超过延祐年间的。[22]《宪典》的修纂,如前所述,应始于天历二年(1329年),成书于至顺二年(1331年)。即使以起初修纂的1329年开始计算,两者相差也应该有十年以上。元代法律的稳定性较差,每年新的条格、断例叠出不穷,这是每一位元史研究者都知道的常识。苏天爵在《大元通制》颁布不到二十年,就已经感到“烦条碎目,与日俱增”的压力,[23]这些新增加的法律内容,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不会在《宪典》中得到反映。实际上,前面所引《宪典》佚文就已经多处出现了延祐以后的文字。
由此,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宪典》并不等同于《大元通制》,前者的内容从总体上应多出后者。这要求我们在引用《元史·刑法志》时,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把所引用的条文同其它材料结合起来分析,才敢断定它是否反映的是《大元通制》的内容。


 
[1] 《寄簃文存》卷八,《沈寄簃先生遗书》甲编,中国书店1990年影印本,以下所引版本同。
[2] 《沈寄簃先生遗书》甲编。
[3] 日本学者安部健夫最早提出《大元通制》“断例”分十一篇的观点,但此说后来受到黄时鉴的质疑,黄时鉴认为《大元通制》“断例”实际上应当包括名例篇在内,共十二篇(见《<大元通制>考辨》,《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二期)。最近,元末法典《至正条格》在韩国庆州被发现,《至正条格》是在《大元通制》的基础上增修而成的,从已发表的图版来看(见韩国《中央日报》2003年5月19日版),“断例”卷首为卫禁篇(即唐律的第二个篇目),而非名例篇。由此看来,安部健夫原来的看法应当是正确的。
[4] 《枕碧楼丛书》,中国书店1990年影印本。
[5] 《廿二史札记》卷二九《元史》,世界书局1939年版。
[6] 【日本】市村瓒次郎《元实录与经世大典》,《史学年报》1931年第1、3期;翁独健《蒙元时代的法典编纂》,《燕京社会科学》1948年第一卷;余元盦《元史志表部分史源之探讨》,《西北民族文化研究丛刊》1949年第一辑。
[7] 原刊载于《东方学报》1932年第2期(京都),后收入同氏《元代史研究》,东京创文社1972年初版、1981年再版。
[8] 【日本】浅见伦太郎《元<经世大典>与元律》,《法学协会杂志》1923年第41期6、7号。
[9] 国内权威著作的相关论述,可参见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29页;周良宵、顾菊英《元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58-459页;黄时鉴《<大元通制>考辨》,《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二期。
[10] 【元】欧阳玄《进<经世大典>表》,《国朝文类》卷一六,四部丛刊初编本,以下所引版本同。
[11] 【朝鲜】郑道传《朝鲜经国典》,《三峰集》卷七、卷八,韩国文集丛刊本。
[12] 可参见陆峻岭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中为《经世大典》所撰辞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13] 【元】虞集《<经世大典>序录》,《国朝文类》卷四¡——四二。
[14] 有关《经世大典》的研究,可参见苏振申《元政书经世大典之研究》,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版。
[15] 笔者这一观点亦可由《元史》的一条材料加以佐证。当《宪典》修纂完成并由文宗过目时,文宗对近臣说:“此岂非《唐律》乎?”(语见《元史》卷一八一《揭傒斯传》,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第4185页,以下所引版本同)由此看来,文宗对《宪典》的这种方式也颇感新鲜,因为这种整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