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唐代的中央军事决策及其
唐代皇权高层基础演变
从74位状元的家世看唐代
唐代马祖和洪州宗
唐代的戒指
《中国礼制史·隋唐五代
20世纪唐代两税法研究评
论唐代军队的地方化
唐代的“传”与“递”
唐代外官考課的法律程序
最新热门    
 
唐代米国、何国疏证

时间:2009-7-24 13:48:19  来源:不详
西北2000里的东米国之记述,肯定有误。
2、关于永徽年间大食破米国之事
据英国学者吉布(H.A.R.Gibb)说,阿拉伯史料有关大食破米国的记载,只见阿布·乌拜达(Abū‘Ubayda)的记载;此事发生在回历33/公元654年。吉布认为,此时大食攻掠的Mâymurgh即汉籍中的米国。[13]而汉籍对此事记述较详。
《册府元龟》卷995<外臣部·交侵>记载:永徽五年(654年)五月,“大食引兵击波斯及米国,皆破之。波斯五(王)伊嗣侯为大食所杀,伊嗣侯之子卑路期(斯)走投吐火罗,遣使来告难。上以路远不能救之。寻而大食兵退。吐火罗遣兵援立之而还。”[14]
《唐会要》卷99“康国”条称:“永徽中,其国频遣使,告为大食所破,兼征赋税。”[15] 康国这次被大食所破,显然与米国被破在同一年。这也旁证米国当靠近康国。
《资治通鉴》卷199记述:永徽五年四月“大食发兵击波斯,杀波斯王伊嗣侯,伊嗣侯之子卑路斯奔吐火罗。大食兵去,吐火罗发兵立卑路斯为波斯王而还。”[16] 此记未言及米国、康国被破之事。
看来,永徽五年(654年)大食军东征的主要战略目标是波斯。兵祸兼及米国和康国。大食人完成其战略目的,很快就撤出了米、康国等地。而在大食渡过阿姆河、东征中亚,波斯王子卑路斯遣使求救于唐朝时,唐朝并无暇与大食争夺中亚。唐朝忙于应付阿史那贺鲁的叛乱。因为,早在永徽二年(651年),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举兵叛唐,自号沙钵罗可汗,建牙于双河、千泉,统西突厥十姓之地,拥兵数十万,并进寇庭州,攻陷金岭城及蒲类县,迫使唐朝把安西都护府从龟兹撤回西州。“西域诸国,亦多附隶焉。”[17]
3、关于米国的政治状况
唐朝平息了阿史那贺鲁之乱,立即就在中亚河中地区设置起羁縻府州。显庆三年(658年),唐朝在米国设置南谧州,授其君昭武开拙为刺史。《隋书·米国传》记:“米国,……无主。其城主姓昭武,康国王之支庶,字闭拙。”[18]显庆时被授予南谧州刺史的昭武开拙,看来是隋代的米国城主昭武闭拙的后裔。值得注意的是,在隋代,米国尽管被《隋书》记为国,但尚未立国,其主被称作“城主”,而不是“国君”;从昭武闭拙为康王支庶看,此时的米国还是康国的属地。在唐武德年间,米国仍无国君。《太平寰宇记》记云:米国“惟有城长,属康国。唐武德九年,城长康数姿遣使献玉盘。”[19] 到显庆三年,唐人已把昭武开拙称作米国国君了。显然,在7世纪上半叶的50年间,米国的政治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从康国的属地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了。
南谧州应与安息州(布哈拉)、木鹿州置于同时。《新唐书·东安传》记载:显庆时,以阿滥为安息州,即以其王昭武杀为刺史;斤为木鹿州,以其王昭武闭息为刺史。[20]
据《新唐书·西域传下》所记,显庆年间,中亚昭武九姓国仍以“昭武”为姓的仅剩5国,即:安(王昭武杀)、东安(王昭武闭息)、米(王昭武开拙)、何(王昭武婆达地)、史(王昭武失阿喝)。而《阙特勤碑》东面31行云:“余等征alty Cub sordaq,败之”。马迦特、岑仲勉把alty Cub sordaq译作“六姓Cub及粟特”,把Cub视作官职名,将Cub对应为叶护,即昭武,并将六姓Cub与中亚昭武六姓之国(康、安、东安、米、何、史国)相对应。[21] 但是,《新唐书·康国传》确记云:康国“君姓温,本月氏人”。[22]康国王并不姓昭武。苏联学者 С·Г·克利亚什托尔内和中国张广达先生考定,阙特勤远征的是中国灵州、夏州之间的“六胡州”,而不是中亚的六姓昭武国;《阙特勤碑》东面31行原文“alty  cub sordaq”应译作“六胡州”或“六州粟特人”,Cub表示汉语的“州”。[23] 这个考定是正确的。
开元十八年(730年),到唐朝献的米国大首领末野门与天宝九载(750年)来唐的康国使臣未野门名字相近。《册府元龟》卷971<外臣部·朝贡四>记载:天宝九载正月,“康国王咄褐遣大首领未野门献马十匹及方物。”[24]如果末野门、未野门确系同一人,那么米、康两国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册府元龟》卷964<外臣部·封册二>记:开元十九年(731年)四月,“康国王乌勒遣使上表,请封其子咄褐为曹国王,默为米王。并许之。” [25] 看来,从731年开始,米国又为康国统领,成为康国的附庸,一度丧失了独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