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1992年以来“红卫兵”研
1905年前后的科举废止、
1905:终结的一年
“双百”方针1957年被中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
建国初期的政府与私营工
钱穆与科学史学之离合关
试论19世纪中期清朝军队
1962:中国对外政策“左
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政权
最新热门    
 
1997年中亚史研究综述

时间:2009-7-24 13:48:21  来源:不详
了哈萨克黑宰部的历史渊源。作者在《新疆哈萨克黑宰部落原始文化遗迹研究》(《西北民族研究》第1期)一文中,在理顺黑宰部落形成、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利用田野调查资料,对黑宰部现存信仰习俗、社会习俗、经济习俗及游艺习俗中所含原始文化遗迹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近两年来对裕固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去年出版的《裕固族研究论文集》(甘肃民族研究所编,兰州大学出版社),收集了建国以来国内外有关裕固族族源、族称、语言、宗教、民俗、文学、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译文30篇。发表的重要论文,主要有钟进文的《对裕固族族源族称问题的几点认识》(《甘肃民族研究》第2期)和《近百年的国外裕固族研究》(《西北民族学院学报》第2期)。前者就裕固族族源、族称和裕固族源流等问题,排比众说,提出自己的看法。后者分阶段介绍了国外裕固族研究的特点,并就国外裕固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裕固族研究的发展方向问题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四、考古

  新疆考古研究是我国中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新疆考古研究成绩斐然,在不断深入对具体问题研究的同时,学者们也开始注意从宏观上对新疆地区考古文化进行总结、分析。近两年对新疆考古文化发展阶段划分问题的研究,和对考古方法论的探讨即反映了这种趋势。本年度,学者们再次就这两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张川《论新疆史前考古文化的发展阶段》(《西域研究》第3期),主张将公元前二世纪作为新疆地区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的界限。认为新疆境内目前已发现的史前考古文化,可分为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2000年以前)、细石器时代(距今约12000年—4000年左右)和金属器时代(距今约4000年左右—公元前2世纪)三个发展阶段。作者强调了统一概念在当前新疆史前考古文化研究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刻不容缓性。指出新疆境内是否存在新石器时代这一发展阶段,以及细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界限等问题是今后田野考古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作者在《1990至1995年新疆境内的旧石器调查工作与收获》(《新疆文物》第1期)一文中,则就新疆境内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中存在的概念混乱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今后在新疆继续开展旧石器调查与研究工作的设想。在科学研究中,方法论问题非常重要,在新疆考古研究领域也不例外。于志勇《新疆地区细石器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新疆文物》96年第4期)一文,明确指出,在现阶段提高新疆细石器的研究水平,须加强本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突破传统观念与方法的羁绊,展开科学的形态、类型学分析和实验考古学与微痕分析的探索,同时借鉴其它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本年度还发表了从考古发现揭示古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的论文。夏雷鸣《古楼兰人对生态环境的适应—罗布泊地区墓葬麻黄的文化思考》(《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依据考古发掘资料,探讨了古楼兰人的生存环境、社会经济和饮食结构。并就罗布泊地区古楼兰人墓葬麻黄现象与古楼兰人的特殊生活状况的关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古墓沟时期的楼兰人已经会使用麻黄治病,麻黄被普遍应用于临床治疗,最早出现于《神农本草经》成书以前二千年的罗布泊地区。刘学堂《察吾乎沟四号墓地墓葬制度研究》(《新疆文物》第4期),则通过对墓地布局结构、墓葬方式和埋葬习俗的研究,探讨了该墓地的墓葬制度及与其相邻墓地的墓葬制度的特点,和制约墓葬制度的内在因素。进而阐述了察吾乎沟地区由原始氏族跨入文明社会的大体历程。
  本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环保会议,积极推动了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各行业掀起了环境保护运动的热潮。学术界也不例外,考古学者们就人类历史时期环境变迁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王炳华《从考古资料看塔克拉玛干沙漠环境变迁》(《新疆文物》96年第4期),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缘绿州社会变迁的类型及原因。指出塔克拉玛干沙漠环境的变迁,虽存在自然条件的因素,但人类的活动是主要因素。与此观点相反,肖小勇《塔里木盆地考古发现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新疆文物》96年第4期),强调了客观自然条件在生态环境变迁中的主导地位。认为生态环境的变迁非常复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