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1世纪中国史学遐思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
最新热门    
 
20世纪西夏遗民研究

时间:2009-7-24 13:48:22  来源:不详
苏、江西等地亦有分布。[33] 此外,马明达亦根据《元史》的记载,补充论证元代除余阙一族移居安徽外,还有其他族系移居安徽,人数甚多,其中就有王姓的西夏后裔。[34]
至于其他地区西夏遗民的分布与活动情况,见于记载和考古发现者不多,故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一一罗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学界对西夏遗民的关注尽管为时甚早,但成果有限,这种状况的改变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而研究热潮的形成则出现于80年代中期以后。究其原因,除了社会政治环境诸因素外,当与西夏遗民资料的不断发现密切相关。60~70年代保定西夏文经幢与《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的相继发现,80年代中期《述善集》的再度问世,90年代中期《西夏李氏世谱》的刊布,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西夏遗民研究的发展。影响所及,21世纪的最初几年,更是涌现出大批的相关研究成果。
随着西夏遗民文献的相继刊布,研究工作也应该随之再上一层楼。如学界对《述善集》的研究,目前大多为个案探讨,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对《西夏李氏世谱》的研究,目前主要局限于论证其与西夏皇族之关系问题,而对其他方面的研究尚未展开;对一些比较重要的西夏遗民文献,如余阙的《青阳文集》以及前文已述及的《大元敕赐故顺天路达鲁花赤河西老索神道碑铭》、《李英神道碑》、《李南哥墓志》等,目前都缺乏应有的关注与研究。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至今仍有相当多的文献还处于无法研究利用的状态。如,白滨先生通过多年的搜求,发现民间至今仍珍藏着大量的西夏遗民后裔宗谱、族谱、家谱等,尚未引起学界重视。现知的有安徽余姓宗谱2种,四川余姓宗谱3种,云南余姓宗谱12种,濮阳杨氏家谱若干,西安李氏世谱10种。其中大多未见著录。[35] 如何系统整理并妥善利用这些珍贵资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1]  陈育宁、汤晓芳《蒙古与西夏关系略论》,载《民族研究》1988年第5期,第82~89页;王天顺主编《西夏战史》,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62~284页;杜建录《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史》,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177~185页。
[2]  佐口透,“モンゴル帝国におけゐタンヴート”,《史学杂志》第59编12号,1950年,第82页;Е. И. Кычанов, Тангутские источники 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адмчнистрат Чвном арате Си Ся, Публика Чия, 1965, стр. 180-186; 韩荫晟《元代西夏后裔事迹及其分布地区简介》(1~2),《宁夏史志研究》1993年第1~2期;胡小鹏《元代西北历史与民族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第187~192页;白滨《元代唐兀氏与西夏遗民》,何广博主编《述善集研究论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57~181页。以下简称《述善集研究论集》。
[3]  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1卷4期,1923年;《燕京学报》第2期,1927年;《励耘书屋丛刻》第1集,1934年刻本。英译本:Western and Central Asians in China Under the Mongols, Los Angeles, 1966.
[4]  汤开建《元代西夏人物表》,《甘肃民族研究》1986年第1期,第53~79页。
[5]  汤开建《元代西夏人的政治地位》,《甘肃民族研究》1987年第1~2期合刊,第10~26页;
[6]  史金波《蒙元时期党项上层人物的活动》,《民族史论丛》,北京: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