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汉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
喜玛拉雅文化简论
文化人类学用于史前研究
中国转动世界——探寻世
中国文化史研究五十年著
钱穆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观
钱穆的历史本体“心性论
最新热门    
 
唐文化史 对外文化交流编(一)

时间:2009-7-24 13:48:30  来源:不详
围推进到了西域东部地区。

    在对西域的战争中,唐太宗始终坚持支持泥孰系西突厥的政策,当泥孰系西突势力逐渐强盛,打败乙毗咄陆系西突厥之后,与唐朝的矛盾很快就激化了。泥孰系乙毗射匮可汗与唐朝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分割原来由乙毗咄陆系西突厥控制的地区这个问题上,当乙毗咄陆可汗败亡之后,唐太宗希望通过双方结姻的形式,得到对塔里木盆地诸国的统治权,提出以龟兹、于阗、疏勒、朱俱波、葱岭等5国作为聘礼,但被乙毗射匮可汗拒绝。贞观廿二年(648年),唐太宗发动了针对乙毗射匮可汗的昆丘道行军,并扶植原乙毗咄陆系的阿史那贺鲁叶护作为西突厥十姓故地的统治者。唐朝在西域的势力较之前代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唐太宗未及对西域事务作出最后安排,就过早去世了。唐高宗(649-683年在位)继位之后,改变了唐太宗的西域政策,将被唐太宗俘虏至长安的焉耆、龟兹、于阗等国国王都送回西域,并任命滞留长安的高昌王的弟弟麴智湛为安西都护兼西州刺史,担任了西域最高军事、行政首脑。但是由于唐朝在西域的行政设施有欠完备,军事力量也非常薄弱,已经担任了唐朝瀚海都督的西突厥首领阿史那贺鲁很快就发动了叛乱,使唐朝在西域的势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甚至面临着完全退出西域的危险。经过7年的战争(651-658年),唐高宗最终平定了西突厥,并在波斯以东原西突厥统治的地区设置了众多羁縻都督府、州,初步完善了唐朝在西域的政治统治格局,形成了以伊、西、庭三州为核心,以安西都护府为保障,以羁縻府州为依托的多层次的统治结构。此后虽然由于吐蕃和大食的介入,西域局势屡经变动,唐朝在西域的军事、行政组织设施以及羁縻府州的具体设置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动,但是直到8世纪末年唐朝退出西域,在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进程中,7世纪中叶建立的这种统治结构一直是维持西域社会秩序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唐朝对西域的长期统治,使西域社会摆脱了西突厥各派长期混战的局面,促进了西域各国生产的发展,从而为陆路交通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物质保障[13]。

 

    3.沙漠丝绸之路概说

       所谓沙漠丝绸之路,是指由唐朝都城长安出发,通过我国今甘肃、青海、新疆地区,经中亚通往中东及东欧地区的通道。大体上可以根据敦煌为界,将这条道路分为东西两段。

    沙漠丝绸之路的西段,约略相当于上文裴矩《西域图记》记述的由敦煌通往西方的中道和南道。随着东西交往的发展和人们地理知识的丰富,唐代对陆路丝绸之路西段的了解和记载远远超过了隋代。如根据唐朝初年著名的玄奘的经历撰写的《大唐西域记》,详细记录了波斯以东的西域各国及天竺各国的地理情况[14];唐德宗朝宰相贾耽(730-805年)撰写的《皇华四达记》[15]和新出土的吐鲁番文书中[16],都详细记载了葱岭东西,尤其是葱岭以东今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道路状况和由唐朝设置的烽燧馆驿;而9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胡尔达兹比赫(Ibn Khurdādhbih)《道里邦国志》也记叙了巴格达北通中亚,南达印度的道路状况,其中从怛罗斯到热海南岸的拔塞干城的道里和沿线诸城绝大部分与贾耽记载的路程相符合[17]。[Îâð©1] 此外如唐朝初年义净所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18]、开元十五年(727年)新罗僧人慧超记述自己巡礼天竺诸国经历的《往五天竺国传》[19]、8世纪中叶唐朝名相杜佑族侄杜环记载在中亚、西亚各地见闻的《经行记》等有名的地理著作[20],也大大丰富了沙漠丝绸之路西段的内容。

    东段指由唐都长安连接敦煌的道路。从长安西通敦煌的路线分为南、北路和青海道等三条通道。

    南路的大体走向是长安→咸阳→扶风府(今陕西凤翔)→陇州汧源县(今陕西陇县)→陇山,转而沿陇山西南行,经清水至州(治上邽县,今甘肃天水)西行,经伏羌县(今甘肃甘谷)→渭州襄武县(今甘肃陇西)→渭源县→临州(治狄道县,今甘肃临洮),转而北上至兰州(治金城,今甘肃兰州市),由庄浪河北上,经广武县(今甘肃永登)→凉州昌松县(今甘肃古浪),至姑臧县(今甘肃武威)与北道合,西行经删丹(今甘肃山丹)→甘州(治张掖县,今甘肃张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