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
“本体论”源流考(古代
中国古代文人的悲剧命运
古代党人的生死观与士大
试论我国古代吏胥的特殊
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
论中国古代官制的品位与
中国古代的世兵与募兵随
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格局
最新热门    
 
古代维吾尔族的书写文化*

时间:2009-7-24 13:48:39  来源:不详
清楚)或木片上。一些中国式的铜币上铸有回鹘文。教壁画上常写有长短不等的题词。此外一些重要文字刻在石碑上(如高昌王世勋碑、土吐木萨里造寺碑、文殊寺碑等)。
 

讲究的写本使用煤烟作成的黑墨,回鹘文叫 mak(a) ,应来自汉语的“墨”(mo<mak )。用毛笔写成的字常呈灰色,这可能由于墨质不好所致。一些精致的佛教写本常用红墨书写章节名或佛、菩萨名。摩尼教文献最有特色,常用多种鲜艳的颜色装饰标题,在讲究的写本中有时三、四行都用鲜艳的颜色写成。
 
书写工具
所有文字形式的正式写本都是用劈开的苇笔或木笔写成,一些非正式的写本和壁画上的题词则用汉族的毛笔书写,前者叫qalam< 波斯语qalam<梵文kalama<希腊语kalamos。毛笔则称pir,应来自汉语“笔”pi<piet 的方言发音。古代维语动词biti-“写”似来自同一个字的另一方言(或时代)的发音 *pit, *bit。用苇笔或木笔书写的传统来自西方,毛笔则为汉族的传统书写工具。


 
书籍的形式
除契约文书形式不定外,一般可见下列书型:
1.西式书       通过折缝装订,文字横写,竖对装订线,第一叶在右边。文字形式为如尼文、粟特文、回鹘文、摩尼文及婆罗米文(只见于历书)。这种书式多为摩尼教(为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Mani所创立的、主张明、暗两种势力斗争的二元论宗教)徒、景教(基督教在亚洲的一派)徒所采用,佛教徒不常用。这种书式在摩尼教徒中比较古老。这种书式不见于中国内地,但在粟特人和叙利亚人中则通用。它种西方书写文化是随同景教和摩尼教一起传到回鹘人中的,书写的叶面上常打光。
2.同上书式,但文字竖写,即与装订线平行,第一叶在左边。使用的文字为回鹘文(晚期或为草体)。这种书式只在后期为佛教徒或喇嘛教徒使用,如缪勒(F.W.K. MUller)刊布的咒术和伯希和从敦煌藏经洞拿走的回鹘文《两王子的故事》。
3.小梵筴(pothi)书式     它像印度贝叶写本的形式,即长的窄条形式。“叶”称ptr<梵文pattra“棕榈叶”。在叶的前半有 pothi或绳孔,即在往右写的文字中(如婆罗米文)绳孔在叶的左半边,在往左写的文字中则在右半边。回鹘文写本通常在绳孔的周围画一大的圆圈,为的是使字距离绳孔远些。用绳子穿起成册。这种书式在印度人那里通常用于棕榈叶或桦树皮写本。后来也为塔里木盆地的佛教徒“吐火罗”(即古代龟兹-焉耆)人和回鹘人使用 。在当地佛教徒的影响下,后来也见于摩尼教徒(用摩尼文或回鹘文)写成的文献。也见有景教徒用叙利亚字母(福音体Estrangelo)写成的这种书式。但也有无绳孔的。有少数写本为放大了的“小梵筴”形式。这可能是舍不得把纸裁小,但又要保存老的印度写本的样子。古代和田塞人的写本形式似为这方面的楷模,它后来为藏族人、蒙古人所采用。
4.大梵筴书式     不裁小的原纸型,形式上为“小梵筴式”,但尺寸较大。文字是竖写,也可能为竖读,绳孔在左半边,第一行也从左边写。这种书式为回鹘佛教徒使用。它后来成为蒙古人书式的模范。在很晚期在这种书式的叶的左半边及右半边画一假的绳孔,孔的周围并画有大的圆圈。例如1687年写成的《金光明经》(Altun Yaruq)就为这种书式,不是用绳子串起,而是用薄木盖把第一和最后一叶固定捆起,然后外包包袱皮。
5.卷子     卷子是中国传统的书式。在古代,纸是不易得到的东西,回鹘人常用汉文卷子的背面(即不写字的一面)书写文献。卷子由大小如“大梵筴”一样的纸叶,按文献需要的长短粘成。汉文的卷子通常是竖写,从右到左,回鹘文的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