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抗战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对
港台及国内荀子伦理思想
梁启超荀子研究论析
荀子对思孟 五行 说的批
最新热门    
 
荀子对思孟“五行”说的批判

时间:2009-7-24 13:49:05  来源:不详
【摘要】荀子在《非十二子》指斥思孟五行,根本原因在于荀子重视礼,而《五行》、孟子突出、强调“形于内”的“德之行”或仁,属于儒家内部的派别之争。《五行》仁义礼智圣概念体系与“行于内”、“不形于内”主张间存在矛盾,这是荀子批判思孟五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子思、孟子在对“五行”的理解上存在差异,荀子将其一视同仁,并不正确。 
【关键词】荀子  思孟  五行 
  
  
       荀子《非十二子》对子思、孟轲的批判,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 
    略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 
这一个谜包括两个内容:一,思孟“五行”具体何指?二,荀子批驳“五行”原因何在?如果说,前一个谜底随着马王堆帛书《五行》的出土已大白于天下的话,那么,后一个谜底至今仍然没有被真正揭开。考虑到后者与前者密切相关,且关系到荀子对思孟的态度和理解,它无疑成为思孟学派研究中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 
  
        马王堆帛书《五行》出土前,荀子所批判的思孟“五行”说具体何指,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人杨倞注《荀子》,释为仁义礼智信五常,而近代以来,学者又提出种种新说,或以为五行的内容即水火木金土与五常相配[1],或以为思孟五行即仁义礼智诚五德[2],或认为五行“就是后世所谓五伦,这在《中庸》、《孟子》二书都可寻出根据”[3],或干脆认为荀子批评的不是子思、孟轲,而是邹衍的五行[4]。一个学术难题的解决,往往需要新的资料的出现,思孟五行说的研究,正说了这一点。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五行》经传,其中有仁义礼智圣五种“德之行”及仁义礼智“四行”,根据庞朴先生的研究,帛书中的仁义礼智圣又见于《孟子》,实即荀子所批评的思孟五行。原来人们争论不休的思孟五行说,既同水火木金土无关,也非仁义礼智信,更不是仁义礼智诚,而是仁义礼智圣。庞文一出,学界注目。1993年,郭店竹简在湖北荆门一号楚墓出土,其中有《五行》经的部分,并标明“五行”二字,进一步证实了庞朴先生当年的判断。至此,思孟五行说的争论可以告一段落。然而庞朴先生在揭开思孟五行之谜的同时,又留给人们另一个问题: 
        既然思孟五行只是仁义礼智圣,何以荀子斥为“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荀子自己岂不也常说仁、道义、论礼、谈智圣,何僻违、幽隐、闭约之有?[5] 
可以说,这一问题与前一问题密切相关,只有回答了这一问题,思孟五行说的的谜底才算被真正揭开,否则,前一个结论也会留下疑问,为什么荀子批判的一定是指仁义礼智圣,而不是其它?要知道,当时被称为五行的并不仅仅是仁义礼智圣,还有其它内容。于是学者深入荀、孟思想的内部,或留意其概念的差别,或强调学说的不同,或突出理论上的差异,试图对荀子批驳思孟五行的原因和动机作出解释和说明。如有学者认为,荀子批判思孟五行决不是学派门户之争,而实有其思想史的原因,这些原因都深植于孟学与荀学的根本差异之中,尤其是在“心”与“道”这两个重要概念的思想内涵之中。具体讲:
        以《五行篇》为代表的思孟学派,主张“仁、义、礼、智、圣”五种德行(所谓“五行”)皆源于“心”(所谓“形于内”)。从荀子的立场看来,这种“心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