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最新热门    
 
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时间:2009-7-24 13:50:33  来源:不详
7次;“民主”只有44次。其他思想倾向的杂志,如拒斥马克思主义、坚持自由主义思想倾向的《新潮》中,“科学”一词出现1 170次,“民主”加上“德谟克拉西”才共有175次;国家主义倾向的《少年中国》杂志亦大致如此。由以上最简单的统计可见,即使在新文化运动自由主义思潮中,民主观念也可能远远没有如科学那样受到重视。很可能,关于新文化运动中科学与民主并重的论点,是研究者根据代表人物——如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陈独秀的言论得到的。初步运用计量研究至少已可以质疑以往用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来概括新文化运动的论断的准确性。

 

当然,仅仅依靠“民主”出现频度低于“科学”,并不能否定这两个观念并重的观点,更重要的证据是人们使用这两个关键词时对它们的评价。为此还必须进一步分析《新青年》中作者使用“民主”和相关的关键词时的价值取向,我们分别用+、0、-代表正面、中性和负面评价,得到表一。表一中,可以清楚看到《新青年》作者群对民主观念的评价令人惊异的变化轨迹:新文化运动初期对民主观念的负面评价甚少,反映出人们一致推崇的民主价值;往后,“民主”由单纯明确的界定变为具有多重不确定的含义,1920年、特别是《新青年》变为共产党机关报以后,对“民主”评价越来越趋于负面。在《新青年》杂志中对和“民主”有关理念正面评价的关键词使用只有404次,而负面评价的使用达764次。相比之下,“科学”一词在《新青年》中不仅使用频度高于“民主”,而且几乎全是正面使用;再结合我们在前文所举的其他刊物使用“科学”一词的频度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与以往观点不同的结论.这就是:在新文化运动中科学和民主虽然是新知识分子极力要推广的两种新观念,但实际上这两种观念却并不对等。“科学”被不同思想流派的知识群体共同推崇,一直是新文化运动中反迷信、反传统的符号,也是后来提出的新人生观的基础,成为建构新政治文化的要素;而“民主”不但使用频度相对较少,其价值也越来越受质疑。从这一结论来看整个20世纪的中国政治文化,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此后民主和科学在中国现代观念中的命运如此不同,民主观念及相应的制度建设一直步履维艰。

————————————————

    ①  1997年,我们选出并制定出对12种期刊的分析表格,每位统计员负责一种期刊,要求对各期刊的每一篇文章,如引用的事件、中外人物、中外学说、中外著作等24个项目,并用+,0,-标出文章作者对该事项的正面、中性或负面评价。《新青年》统计由香港的戚立煌先生、吴嘉仪小姐、周成海做出;以下均由复旦大学师生完成:《甲寅》:张谦;《新潮》:孙青;《少年中国》:金燕;《每周评论》:云松;《星期评论》:黎建军;《建设》:章红;《努力周报》:赵文斌,《向导》:汪干明;《解放与改造》:楚永全,《醒狮》:苑学武;《现代评论》:孙青和曲伟华。

    ②  需要说明的是,《新青年》与《新青年》(季刊),我们没有作为两个杂志处理,但在图表中,我们将《新青年》(季刊)列入政党或政治团体杂志,因其已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理论刊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