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对后文革时期中国近代史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
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
列文森的中国近代思想史
记忆的对话和中日关系的
“本体论”源流考(近代
近代史;语境;语词——略
拉瓦锡与近代化学革命
最新热门    
 
近代中日比较研究综述

时间:2009-7-24 13:50:50  来源:不详
发生了影响。(注:徐新吾:《中国和日本棉纺织业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研究》,《历史研究》1981年第6期。)有论者认为,日本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像中国那样大的差距,且在前近代时期形成了全国市场,但中国的全国市场在鸦片战争前尚未形成。这些正是造成近代中日不同命运的经济原因。(注:《日中近代化比较》,第21-30页。)有论者指出,日本自18世纪后半期开始,农民有了剩余,生产和国内市场扩大,出现了新的农村商人和农民的商品流通渠道。近代工业化正是在此基础上被政府自上而下培植起来的。但在中国,农民的剩余、农民的商品流通机构和农村商人上升为大商人的情况没有出现,国内市场极度狭小,近代工业的发展被限定在一个很狭小的范围,它决不是单纯的自上而下的推进所能解决问题的。(注:严立贤:《中日两国的早期工业化与国内市场》,《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4期。) 

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尽管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在日本更普及一些,中国小农自然经济较日本更牢固一些,但这些差异绝没有大到足以导致或决定两国不同的发展道路的程度,两国在先后被迫开放国门之际,同样具有向近代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中日工业化不同的发展道路,是19世纪50至90年代两国各自面临的不同矛盾和不同变化,以及为适应这些矛盾和变化所采取的不同政策和手段所导致的。(注:管宁:《中日两国近代工业化道路分歧浅析》,《日本研究》1996年第3期。) 

二是中日近代前夕的社会经济关系。研究者重点比较和分析了中国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与日本的领主土地所有制。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地主土地所有制下,土地自由买卖导致土地兼并,但能确保封建官僚的经济利益,而日本在领主制下,总体上土地不能买卖和分割,武士的禄米收入相对固定,在商品和货币经济急遽发展时导致下级武士与部分公卿的经济地位日趋恶化。中国商人常因买地成为地主,对商业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不利,而日本大部分工商业不是处于封建势力的直接控制之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社会条件发生改变,就能迅速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注:前揭丁日初、杜恂诚文。)有学者指出,土地所有制的差别,使日本幕藩领主榨取、剥削小农的恣意性稍逊于中国的封建地主及其专制国家,“农民剩余”的形成比中国容易,这使两国封建主阶级对城市商品货币经济的依赖程度有强弱之分,从而导致两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出现差异。(注:王家骅:《试论近代中国和日本走上不同道路的内部历史原因》,《日本史论文集》,第84-92页。)另有学者认为,日本领主土地所有制非常僵硬而又极为脆弱,经不住商品经济的冲击而趋于解体,但中国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却极富有弹性,对商品经济的冲击有很强的适应力,因此地主阶级的经济地位较之日本领主阶级更为巩固。(注:《日中近代化比较》,第32-38页。) 

关于近代工业的发展。两国在19世纪50和60年代相继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有学者认为,在起步阶段,中日有一些共同点:同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直接刺激和影响下发生,从建立近代军事工业开始,以军事工业为中心,并围绕着军事需要而发展起来;近代生产技术、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开始时都来自西方国家;工业化资本原始积累途径,都包括政府、官僚、内外借贷资本、民间大小商人与地主的投资,其中尤以政府投资为主;同以“土洋并举”、“以洋带土”、“以土养洋”为模式。但两者的结局却不同:日本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任务,而中国根本未能实现工业化。(注:前揭黄逸峰、姜铎文;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第三章,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学者们多强调两国政府的方针和措施的不同。日本在明治维新中对封建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根本性变革,为工业化创造了基本前提,而中国洋务运动不仅没有触动、反而维护封建制度,从根本上制约了工业化的进程。明治政府很快从以官办工业为中心转向大力扶持民间工业,而洋务派却始终对民间工业加以控制乃至压制。明治政府采用西方近代经济制度和经营管理方法,而洋务派却拒绝采用西方近代经济制度,将衙门作风带入企业经营管理。在技术和管理上日本很快由不得不依靠西方人转变为自立,而洋务派却始终没有摆脱对西方人的依赖。明治政府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的意识比洋务派更强烈,措施更得力。(注:前揭黄逸峰、姜铎文;黄德林:《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若干政策之比较》,《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江秀平:《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创办近代企业的比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2期;《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第214页;《中日近代化比较研究》,第122-155页。)除此之外,也有学者注意到两国近代工业的原始积累存在很大差异:历次对外战争赔款和镇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