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清代史馆的人员设置与管
清前期治边思想的新变化
唐前期的太子问题及其政
清代刑案中记录的蒙汗药
清代前期的官商
试论清代色情业的发展与
清代妖术恐慌及政府的对
清代的“家人”
清代八旗驻防将军兼统绿
论清代的人口流动和婚姻
最新热门    
 
清代前期的市镇(2)

时间:2009-7-24 13:51:12  来源:不详
  四  市镇的概念

综上所述,市镇是在集、场、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与集、场、墟有着不可分的相同点。同时,市镇又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其与城市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提到市镇的定义,则众说不一,尤其是地方志的编纂者,常常是市镇与集、场、墟不分。有人研究指出,由于各地称谓的不同,“文献记载中、市集墟镇又多混用、市镇与墟集遂难以区分、”〔120〕也正是这个原因使我们难以结市镇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过,当时人也指出:“民人屯聚之所为‘村’。商贾贸易之所为‘市,远商兴贩所集,车舆辐辏,为水陆要冲,而或设官将以禁防焉;或设关口以征说焉为镇’。次于镇而无官司者为‘埠’。此四者其定名也。亦有不设官司而称‘镇’,既设官而仍称‘村’,称‘市’者,从俗也。凡天下县邑皆然。”〔121〕据此,这里从政府派机构和官员驻镇,以及市镇的变迁情况、产生原因等方面,对市镇的概念进行探讨。

代继承前代的行政机构设置,州、县是最小一级行政单位。市镇不是一级行政单位,其由所在府、州、县级政府官员进行管理。但是有的地方,交通发达,商贾辐辏,距离府、州、县城比较远,成为各级地方政府鞭长莫及,无暇顾及之地。而这些地方就是市镇,因此,中央政府派驻机构与官员,对这类市镇进行管理。常见的机构是巡检司署,还有府同知(简称同知)、府通判(简称通判)、州同知(简称州同)、州通判(简称州判)、县丞、县主簿等衙署。派驻的方式,有的是将原有的机构改变设置地点,即文献中称:“改驻”。乾隆年间,山西“祁县向设有龙舟峪巡检”,“查该处并非隘口,又无市集。惟县属子洪镇,在县南适中之地,人烟凑集,路当豫楚孔道,崇山叠嶂,宵小易于窃发,”政府将龙舟峪巡检改驻子洪镇。〔122〕四川“蓬溪之蓬莱镇.离城一百三卜余里,烟户鳞集,多系外省客寓。”政府将县丞移驻该镇。有的是添设新机构。陕西商州龙驹寨“为东南各省商旅经由之河路,设有税局。”〔123〕乾隆年间,添“设州同以稽察之。”〔124〕也有的是改变原来派驻机构的级别,以适应市镇的发展。“江西临江府属之樟树镇.距府城三十里。及江浙楚粤水陆四达之区;为天下药材聚集之所,居民辐辏,商贾云集。”“江西景德镇系烧造磁器之区;吴城镇系广货聚集之所。”樟树镇原有都司、巡检各一员,但都司是武职,只有巡缉之责,不能干预民事。巡检的级别较低,一些事物不能处理,政府改派通判。在景德、吴城镇各移驻同知。十三年后,又在樟树镇增加经历一员,为通判首领随从巡防。〔125〕广西柳州府怀远县“古宜甲地方,烟户繁多,商贩聚集,为黔楚两省通津。”该地“共一街九村.多系湖广、广东、江两、河南客民开铺生理。”原来此地设有讯兵,但“不足以资弹压”,政府将主簿移驻该地。〔126〕从大量的地方志中,可以看到对许多代在各地市镇派驻的行政机构,清政府或迁移改设;或废除不派;或新添的事实。陕西洵阳县两河关镇,明代设巡检司署,清代该镇市廛不满百家,裁去巡检。〔127〕四川汉州三水关明代设有巡检司,到清代废除。〔129〕广西临桂县苏桥墟巡检司署,是由芦田市移驻的;六塘墟原有巡检司署,乾隆三十一年裁革,将今州州判改驻六塘墟。〔130〕广东南海县有五斗口巡检司署,明代“移治山镇。园朝雍正十一年新设佛山同知弹压,乃迁巡检司署于本淋都平洲堡。”平洲堡“烟户繁庶,港汉多歧,与顺德接壤,为菲类出没要区。”〔131〕潮州府揭阳县湖口巡检司署,“旧在霖田都湖口村,”后来有迁移,到乾隆二十六年移棉湖寨。棉湖寨有市,是“人烟稠密,百货聚积之所。”〔132〕

这些机构官员的品秩:同知正五品,通判正六口,州同从六品,州判从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巡检从九品。同知、通判是府佐官,职责“或理事;或理饷、督粮、监兑;或清军;或总捕;或驿;或茶;或马;或营田;或水利;或抚边、抚彝、抚番、抚瑶、抚黎。”州同、州判是州佐官,县丞、主簿是县佐官。其“所管或粮;或捕;或水利。”“其杂职内之巡检,皆分防管捕,或兼管水利。”这些机构和官员的驻地,“凡府、州、县之佐贰,或同城,或分防。”〔133〕佐官通常是“因事而设”。而市镇大小不同,经济繁荣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政府派驻市镇的官员品秩也不相同。当时,全国四大名镇的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