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唐五代占卜略论
近臣与外官:试析北宋初
汉代北部、西南部边郡经
北宋亡国的缘由
《中国礼制史·隋唐五代
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
唐末五代的河东盐池与政
试论晚唐五代的客将、客
略論表狀箋啓書儀文集與
敦煌占婚嫁文书与唐五代
最新热门    
 
五代北宋前期都部署问题探讨

时间:2009-7-24 13:51:14  来源:不详
,(夏竦)拜奉宁军节度使、知永兴军,听便宜行事。” 夏竦等文臣知州,此前已是朝廷要员,如夏竦曾任枢密副使。稍后更是权位显赫,如陈执中、庞籍、韩琦、文彦博拜相,夏竦、范仲淹官至执政。定州(今属河北)“实天下要重之最”,韩琦在宋仁宗时,曾知定州。如果说“自国初已来,专以武臣帅诸路”,那么时移世易,按照这时的制度,“知是州者,兼本路兵马都部署,居则治民,出则治兵。”④
  而武将在宋仁宗时,通常仅任副都部署。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1《马步军都总管》称:"旧名都部署","以武臣为之副"。宋真宗以前不是这样,宋仁宗时期大体如此。如武将刘平任鄜延、环庆两路副都部署、石元孙任鄜延副都部署、任福任环庆路马步军副都部署、葛怀敏任泾原路副都部署等等,均是其例。名将狄青“有狄万人之称”,并被宋仁宗誉为“朕之关、张也”,①但他仅任泾原路、真定路副都部署,并无任正都部署的经历。王铚《默记》卷上称:"韩魏公(琦)帅定,狄青为总管(应作都部署)。"而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8之2《枢密使狄武襄公(青)》则云:"狄青作真定副帅。"两相对读可知,狄青仅任真定府路副都部署,正都部署则由文臣知州韩琦兼任。宋真宗时武将都部署尚可与文臣知州抗衡,如咸平年间,知环州张从古"领兵离州,袭杀蕃寇,官军有死伤者。"环庆路都部署张凝上报朝廷,宋真宗当即指责张从古"不曾谋于主帅(指张凝)","贪功失机,罪不宜赦。"并"遣使按问",②张从古被贬官。宋仁宗时武将副都部署对文臣知州只能俯首贴耳,如知渭州兼泾原路都部署王素命原州都监蒋偕出战。狄青有异议:"(蒋)偕往益败,不可遣。"王素很不高兴地说:"(蒋)偕败则总管(指狄青)行,总管败,素即行矣。" 狄青唯唯诺诺,"不敢复言"。③对读《宋史·狄青传》便知,狄青这时的确切职务不是总管,而是泾原路副都部署。狄青任真定路副都部署时,韩琦知定州兼真定府、定州、高阳关三路都部署。狄青"每至韩忠献(即韩琦)家,必拜于庙廷之下";④每见韩琦,"甚战灼"。甚至妓女公然称狄青为"斑儿","讥其面有涅文也";⑤优人居然称狄青为"黥卒"。"如此诟詈武襄(即狄青)不绝口",狄青竟"笑语益温"。⑥狄青身为一代名将,境遇尚且如此,足见当时武将都部署的地位已今非昔比,以文制武的原则已成为固定制度,重文轻武的气氛已笼罩整个社会。这也与时代的变迁有关。宋仁宗时虽然并非无战事,但就全国来说,宋人往往将它视为所谓“承平”时期,宋仁宗有“太平天子”⑦之称。
  起初令人不解的是,武将夏守恩、夏守赟兄弟在宋仁宗时居然出任部署。乃兄历任并代路、真定府、定州路都部署;乃弟历任并、代二州、定州路、陕西、真定府、定州等路、高阳关都部署。稍加考察之后,即发现夏氏兄弟与宋真宗关系很特殊,并非普通武将。《宋史》卷290《夏守恩传》载:“父遇,为武骑军校,与契丹战,殁。时守恩纔六岁,补下班殿侍,给事襄王(即后来的宋真宗)宫,累迁西头供奉官。”《东都事略》卷62《夏守赟传》称:“父遇,以军校死王事,守赟幼孤,真宗在襄邸,怜之。及即位,授右侍禁,迁供奉官。”他们幼年入宫,被授予西头供奉官一类的内侍阶官。夏守赟曾任多半由宦官充当的走马承受公事,"帝甚亲信之"。夏守恩更是深受宋真宗刘皇后宠信:“帝不豫,中宫预政,以守恩领亲兵,倚用之。”知谏院富弼甚至将夏守赟与宦官王守忠相提并论。其《神道碑》载: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夏守赟为陜西都总管,又以入内都知王守忠为都钤辖。公言:‘用守赟既为天下笑,而守忠钤辖,乃与唐中官监军无异,将吏必怨惧。’”①富弼还指责道:“夏守赟早事先朝,尝参储吏,既缘攀附,渐致显荣。惟事贵骄,罔思畏谨,每更剧任,颇乏清名,才术无闻,公忠弗有。”②从种种迹象看,夏氏兄弟即令并非身体被阉割的宦者,也是精神被阉割的佞幸。一言以蔽之,他们当属特例。

 三、驻泊都部署首见于何时
  都部署不止一种,有大内都部署、山陵都部署、仪仗都部署等,从军事史的角度看,其中以行营与驻泊两种最重要。王曾瑜先生曾精当地指出:都部署"有'行营'与'驻泊'之别。'行营'往往用于征讨,'驻泊'往往用于防卫。"③从五代到宋代,都部署经历了从以行营为主到取消行营、仅存驻泊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既如实地反映了从战争年代到和平环境的时代变迁,也具体地体现了朝廷国策从积极进攻到消极防御的前后演变。
  都部署原本是五代战争年代的产物,当时最具代表性的都部署无疑是行营。在《旧五代史》中,"都部署"一词出现101次,其中 "都部署"与"行营"两词在句内组合中出现达86次之多。五代时期的某些都部署虽无行营之称,而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